在如今这个时候的心态变化。
皇帝的心机幽深,连长孙无忌都想不到。
好在西北多年战事,各方都在积极的配合,没有出什么岔子。
不然,是要死人的。
李靖是从去年皇帝登基之初就以巡查的名义去了西北,诸州刺史怕也是不敢怠慢。
如今他更是以宰相之身定州高原。
从高原俯视西北,很多事情,西北的刺史和世家都不敢做的太过分。
而且,在西北,皇帝自己也有不少亲信。
也就是说,这一战之后,整个西北,还有关中大部的真实情形已经全都落入到皇帝眼中。
他只要轻轻调整,就能将整个西北,彻底掌握手中。
长久布局,水滴石穿,沛然大势。
想要截断这一切,除非你能够察觉到他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
“对了,舅舅。”李承乾抬头,说道:“卫国公回京,朕想让汉王和纪王代替朕去迎接,加上六部尚书和其他文武百官,舅舅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微微一愣,大战胜战回朝,不是应该朝中文武百官一起都去吗?
随即,长孙无忌就明白了过来。
朝中文武百官自然包括他们这些宰相。
指的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这些人。
皇帝的话,自然是只有六部尚书和其他文武百官一起去,而他们这些宰相不用去。
但真的不用去吗?
长孙无忌笑着抬头,说道:“还是臣等一起陪汉王和纪王一起去吧,卫国公毕竟也是多年同僚的。”
“会不会太辛苦舅舅和梁国公了?”李承乾皱了皱眉。
“出城走走,也算是散心。”长孙无忌摇摇头,笑着说道:“房相或许年纪大了,但臣还是身体健壮的。”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那就劳烦舅舅了。”
“这是臣该做的。”稍微停顿,长孙无忌正色起来,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去年陛下登基,免天下赋税,然而西北有战,朝中的负担不少,今年春夏,关中难免有荒,陛下是不是去洛阳巡视一番。”
巡视洛阳,就食洛阳。
李承乾如果去了洛阳,长安的十六卫大军起码要有三万人跟着一起去,加上随行的侍女,还有百官家眷,起码能够减少长安城中五万人的食用压力。
而且,这五万人,还都是在长安城中吃的最多最好的一批人。
他们走了,长安的粮价立刻就能下落。
“是应该去一趟。”李承乾点头,如今他登基已经大半年了,马上就要封太子,到时候以太子监国,他的父皇又在翠微宫看着,长安也算是安定。
“五月吧,五月过了端午过去。”李承乾摇摇头,道:“朕初登基,不能效仿父皇三月就去,还是需要提前多做些准备的。”
“是!”长孙无忌点头,皇帝的谨慎不为过。
其实刺驾什么的,基本不会发生,会发生的,是各地世家大族这个时候不安分的做些什么。
比如进献女子入宫,比如筹备阴谋打压对手,这种事情是层出不穷的。
皇帝在这种事情,也不过是他们利用的棋子而已。
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朝中和地方虽然对他有所敬畏,但还远没有到李世民的地步。
这个时候,心中一阵灵光闪过。
长孙无忌下意识的想要追索,李承乾这个时候开口了:“五月去,八月回,今年就待三个月,不过到了洛阳,得多派人去河南道诸州,查查春种,夏浇和秋收之事,不能再出现像去年淮州刺史欺瞒朕的事情了。”
淮州刺史陆善宗虽然被褫夺了一切官职,没收家产,流放振州,但贪官污吏的事情,从来就不是靠杀人都能解决的。
需要皇帝从每个环节都仔细去盯。
河南不比关中。
关中虽然权贵太多,但是百姓家中谁没有几个能通权贵的关系。
甚至还可以直接敲登闻鼓上奏皇帝。
但河南就不一样了。
皇帝在河南,唯一完全能够掌控的只有洛阳。
至于其他各州,虽然各州刺史皇帝熟悉,但是下面的长史司马,各县县令,他直接控制的,甚至不超过十人。
至于更下面的,所谓“皇权不下乡”,这可不是空话。
便是上下几千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