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1855》

第18章 卧虎初啸惊煞人(4/5)

豪商的心尖子,岂会轻易相让?

    有好心的胥吏曾经相劝,县令应该私下和这几家豪绅谈好交易,无非就是多花点朝廷的钱财罢了,只要让双方满意,大家高兴,此后自然一番风顺。

    便是借着朝廷的名义强行压了下来,若是县内乡绅心中不服,日后多的是腌臜的招数用在这劳什子工厂上。

    到了那时还不是要坐下来和这周边的豪绅好好商量?

    何不将这好人做在前面?

    或者说,何苦坏了自家体面呢?

    奈何这新来的冯县令却似乎铁了心,听不进去旁人的劝,和那几家豪商士绅们并未好言相商,而是颇为强硬的提出要求。

    在遭到几家共同的反对之后,不仅没有调整策略,反而开起了这大会,让一干胥吏纷纷摇头叹息,想着此番合该是县令栽个跟头的时候了。

    低声议论之中,诸多士绅按照事先通知的要求,按时来到了衙门的公堂上,各自谦让一番,却又分别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坐了下来。

    三声鼓声落定,冯天养来到公堂,宣布议事开始。

    “诸位,朝廷的旨意和总督府的公文,各位已经知道了,今日请诸位前来,便是商议此事。如何办理,冯某不才,愿听诸位乡绅高论。”

    冯天养语气温和的开口,毫无意外的遭遇了冷场。

    不论是有举人功名的士子们,还是乡绅豪商,亦或是县衙六房的典吏,纷纷闭口不言。

    其中有事不关己者,眼观鼻鼻观心,置若罔闻,占了大多数。

    有在工厂选址中被占了良田和码头者,面含怒意,眼神冰冷。

    冯天养坐在高位,将堂中众人反应皆收入眼中,此刻仍是温和开口,点中了其中一人,道:

    “周总商,听闻去岁洪兵暴乱时,贵商号出钱出力,帮助官兵击退匪徒,房知县特地赐了贵府一块牌匾,上书“赤心报国”四个大字,令郎周汉元还因此被府学教授邬向平收入门下。”

    冯天养慢悠悠的边喝茶边说,堂内众人闻言神色稍有缓和,还以为冯天养碰了个软钉子后知趣了,却不料冯天养话锋一转,说出了一番让堂内众人骇然之言论:

    “此次建造船厂,贵商号之码头就在征收范围之内,是否愿意捐献码头解圣心之忧,且劳烦周总商表个态吧。”

    却是直接逼着县里最大的豪商周治斌表态是否愿意捐献码头!

    捐献便是什么补偿都不给,这和强夺有什么区别!

    须知,周家在广州府虽称不上什么大户,但在这新安小县之内,还是称得上土霸王三个字的!

    商号名下,在广州拥有商铺、仓库十多处,海商船队中仅红单船便有七八艘,雇佣的船员伙计等等多达一千多人。

    此外更有良田近四万亩,儿子还拜入了府学教授的门下,一番银钱砸下去,谋个举人身份给儿子换个官身,今后也是士绅之家了。

    他日宦途之上,未必不能走在冯天养的前面!

    但冯天养就是这么不管不顾的逼着对方表态了!

    周治斌气极反笑,本欲起身反驳,商海浮沉多年的经验让他怒火中烧之下却依然保持了冷静,知道当众和县令翻脸绝非良策,于是起身朝着周遭诸多熟人一拱手,拂袖离迈步就要向堂外走去。

    未及走到大堂门口,几十名衙兵自院中涌出,持刀拦在了大堂门口。

    为首一人,身材消瘦,皮肤黝黑,脑后辫子极短,像是刚刚蓄辨不久。

    堂中有人认出,此人正是县令刚聘的师爷黄胜。

    “周总商,听闻令郎前岁牵扯入了一桩案件,坊间纷言,令郎找人顶罪才脱得官司,黄某冒昧,不知可有此事?”

    黄胜朝着周治斌一拱手,露出洁白牙齿。

    “县尊大人,今日莫非是鸿门宴吗?”

    周治斌根本不理黄胜,转身回过身来朝着冯天养发问。

    “周总商不如先回答黄师爷的问题再说,本县也很好奇。”

    冯天养装模作样的品着茶说道。

    “犬子前岁乃是受了歹人诬告,那诬告的歹人已经伏法,此案已由按察司衙门查核结案,黄师爷若想了解,不妨且去省里问按察司去吧。”

    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周治斌见状也按不住心中愤怒,转头对着黄胜怒目而视。

    “巧了,好叫诸位知道,本县在按察司恰巧有几个熟人。”

    冯天养撂下茶碗,起身将那惊堂木向案上猛的一摔,冷酷开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