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比拟啊!
可以预见的是,徐达回来之后,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第一臣!
想想,都叫人羡慕的紧啊!
尤其是那些不曾参加北征的武将,此刻皆是捶胸顿足,扼腕叹息……这大好事,怎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继续吧,还有何事要奏。”
朱元璋此刻看上去心情颇为不错,笑着抚须道。
啪嗒。
杨宪从队列中走出,恭声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他讲下去。
“陛下,自臣上任中书省左丞以来,翻看了往前一年的治政记录,发现其中一些政令,有颇多漏洞。”
杨宪正色道,
“当初下达政令的时候,未曾经过深思熟虑便匆匆发布,导致官民之中,皆有不法之人钻空子,侵害百姓利益!”
“微臣这几日通宵达旦,尽力将这些漏洞填补,出了几份修订版的政令,还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便将手中奏疏上呈。
宦官将奏疏收起,一路送到朱标手中,朱标再转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只是看了几眼,忽的冷哼一声,目光落在了李善长的身上。
“这出错的政令,竟然有八份之多!”
他不悦道,
“李善长,先前中书省是你主政,这些政令的发布,也都是由你把关的。”
“出了那么多问题,你作何解释?”
噗通。
李善长跪伏在地,低着头道:
“回禀陛下,能否将那些政令给微臣看看,微臣也好心里有数。”
朱元璋挥了挥手。
杨宪的资料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李善长仔细瞧了几眼,便忍不住夸赞道:
“高明,确实高明啊!”
“陛下,杨大人心思缜密,考虑到了这么多微臣没有考虑周全的事情,实在是大才!”
“后生可畏啊!微臣远不如也。”
杨宪闻言,嘴角微微上扬。
而朱元璋却是眯起了眼睛。
“哦?你的意思……你这个老相国,还比不上人家一个刚刚上任中书左丞的年轻人了?”
李善长连连点头。
“确实不如!这些政令中的漏洞,微臣当时并没有看出来,直到看到杨大人这份资料,微臣才恍然大悟啊!”
他连声道,
“杨大人高瞻远瞩,看得高,想得远,微臣远不如也!”
“陛下,微臣推荐杨大人出任丞相一职,以他的才华,必然能带领好中书省,辅佐好陛下!”
朱元璋冷笑一声,侧着身子对身边的朱标小声道:
“标儿,看到了没,什么叫老泥鳅,这就是一条老泥鳅。”
“避重就轻,还给杨宪戴起高帽来了。”
朱标微微一笑。
李善长的确是一条老泥鳅。
一番话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是他出错了,而是他才干不足,没看出来有漏洞。
这一手太极拳,打的确实不错!
“退下吧。”
朱元璋挥手道,
“政令出自你门,如今有了那么多漏洞,你难辞其咎。”
“好在杨宪发现的早,不至于酿成大祸,罚你半年俸禄,作为给杨宪的奖赏。”
“你可有异议?”
“谢主隆恩。”李善长站起身来,又是深深一拜。
杨宪听到这个判决,却是有几分失望。
辛辛苦苦收集了那么多资料,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找纰漏,原本想着就算不能扳倒李善长,也能给他这一票人马一记重击!
哪里想到,陛下就这么轻飘飘的揭过去了!
不过,他倒也没有气馁,因为此刻手里还握着一把大杀器。
“陛下,臣还有本参。”
杨宪昂起头,大声道,
“臣要参的人,是前征南将军,现巡检司主事,陆仲亨!”
“陆仲亨其人,行为乖张,举止放浪,在应天与一众狐朋狗友多行不法之事,曾酗酒当街打人,将人殴打至残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