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

第一百六十一章 当皇帝真累!我还是当个闲散王爷吧!(6/8)

永不录用!连每天吃的饭粒子都辨别不好,绝对是一等一的蠢货!”

    话音落下,奉天殿内鸦雀无声。

    谁都不想被皇帝定义为蠢货,永不录用啊!

    “没人自告奋勇?那咱点名了!”

    朱元璋冷冷的扫视着面前的新科进士,随手点了一个,喝令道,

    “就你了!”

    “出来回答!告诉咱,这三筐稻谷,哪一筐优,哪一筐劣?”

    被点中的进士浑身一激灵,脸色骤然发白!

    “快点!别磨磨蹭蹭的!”

    朱元璋持续施加压力。

    那进士哪里受得了皇帝的逼视,此刻已然是六神无主,在三筐稻谷之间来回扫视了几眼,见中间一筐瞧上去稻谷较多,便咬牙指道:

    “就……就这一筐最优!”

    朱元璋面色一沉。

    “哦?为何?说说你的理由。”

    “因其,因其颗粒饱满……”

    朱元璋脸色顿时一变

    “你的眼睛怎么长的?这筐最优?”

    他呵斥道,

    “你仔细看看,真的每一颗都颗粒饱满吗?”

    “摸摸下面,你没感觉到里头有点潮湿吗?你俯下身去闻闻,难道没有闻到有一股子霉变的味道吗?”

    “咱告诉你,这一筐稻谷,是底下某个县交上来的粮,在上面铺了一层饱满的稻谷,下面却全都是受潮发霉的陈米,妄图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来瞒过户部,瞒过咱!”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说的是这筐稻谷,说的是那个心术不正已经被咱杀头的县令,说的,也是你!”

    噗通!

    那进士脸色惨白,浑身发颤,下一秒,竟然是受不了皇帝给的压力和无情的训斥,当堂晕厥了过去!

    然而,朱元璋却是看都没看他一眼,更没有喊太医,只是冷冷的扫视着众进士。

    “科举选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人?咱很失望!”

    一时间,奉天殿内气氛凝滞。

    新科进士们皆是面色沮丧,原以为今天是高高兴兴来搏状元来的,结果却是被皇帝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被数落的一无是处!

    这谁受得了啊?

    “陛下息怒。”

    李善长出列道,

    “新科进士们……或许不尽如陛下之意,但微臣以为,他们做得一手好文章,应该说,还算是可造之材。”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全知全能,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微臣相信,只要陛下需要,他们纵然不会,也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学,就比如这辨别稻谷,陛下若要将他们下放到州县,他们定然可以迅速学会辨别方法,并掌握县政。”

    一番话语,倒也有理有据。

    然而朱元璋却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驳斥道:

    “说得真好,说得比唱得都好听!”

    “能力是可以培养,问题是,咱有那么多时间培养人吗?培养了就一定能成材吗?”

    “你们要知道,大明现在有许多实缺要补!需要的是一上任就可以撸起袖子干的人,而不是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吟诗作对写文章的人!”

    “说到底,是筛选的制度有问题!先前,是咱考虑的不够周全了,真要选人才,不该是这样!”

    这番话,听得李善长和宋濂一脸懵。

    他们有点不懂皇帝的意思了……

    这是要否定科举?

    想到此处,李善长倒是心中一动,改口道:

    “陛下所言,确有道理。”

    “宋、元,都推行科举制度,可通过科举成为官员的人,真正的能臣却不多。宋弱、元乱,这都是前车之鉴。”

    “反倒是以往的察举制、推荐制,颇能发现一些可堪大任的人才。”

    “微臣以为,在察举和推荐的制度下,能被推选的人,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而这样的人,也往往就是陛下所需要的,上任就能撸起袖子干的人。”

    “故而,微臣虽为科举主考官,却也反对废止察举制和荐官制,唯科举独尊。”

    于他以及背后的淮西党而言,察举和推荐有利,科举反而会造成利益受损,此刻顺着皇帝的话贬一下科举制,何乐而不为?

    “李大人所言,我不认同。”

    宋濂连忙反对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