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

第一百六十一章 当皇帝真累!我还是当个闲散王爷吧!(7/8)

r>
    “科举制度或许存在弊端,但察举和荐官制弊病更多!”

    “科举,是普通寒门学子踏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我大明岂能断绝寒门学子的唯一念想?再说了,所谓的荐官,往往是任人唯亲,背地里说不定都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陛下,微臣还是支持科举,纵然科举存在一定的弊端,那我们逐步改进就是了,决不能废止啊!”

    作为刚正之人,宋濂是有话就一定要说的!

    不管对方是李善长还是刘伯温,他都不会因忌惮对方而不言!

    “宋师傅有理。”

    朱标在一旁暗暗叫好,称赞道。

    “呵呵,你们两个不用激动。”

    朱元璋淡然道,

    “无论是哪种制度,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国选才!”

    “宋濂最后一句话说的不错,科举有其弊端,那么将其改进就好!先前,咱是偷了懒,按照元朝那一套来了,现在发现这样行不通,所以……咱决定重启会试,并给出真正用来选拔贤才的题目!”

    “你们意下如何?”

    在场众人:“!!!”

    重启会试?

    这是要废除这三十六个新科进士的功名,把他们打发回去重考?!

    一时间,进士们脸都绿了!

    他们想要抗议,想要反对,但面对朱元璋的威势,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谁说话,或许能够为同僚们争取利益,但自己绝对会死的很难看!

    可要是不说话,到手的功名就这么飞了……换做是谁也不愿意啊!

    一时间,进士们脸色各异,一个比一个难看,而宋濂和李善长也同样是大惊失色。

    “陛下!不可啊!”

    宋濂惊道,

    “科举有其制度,岂能说重考就重考?从古至今,就没有重考会试的!”

    “若是随意废止,有损陛下您的威信啊!天下臣民也会疑虑啊!”

    皇帝的主张,着实给他吓到了!

    “呵!咱不是拍脑袋做的决定,也不是随意废止!”

    朱元璋袖袍一甩,正色道,

    “重启会试,咱有两个正当理由!”

    “其一,就是此次会试,所选拔出来的进士咱不满意!咱也认为他们无法胜任将来的工作!”

    “既然无法胜任,留他们有何用?让他们白白吃朝廷的俸禄,去祸害百姓吗?”

    “当然,这里头也有咱的问题,咱刚才也说了,出题不够严谨,这个错误,在二次会试的时候,咱不会再犯了。”

    “至于第二点,咱也是为了广大士子考虑!”

    他稍稍一顿。

    “标儿,你把你得到的消息说说。”

    朱元璋朝着朱标招了招手。

    “是,父皇。”

    朱标走上前来,沉声道,

    “此次科举,因举行较为急促,以至于有诸多考生缺考,尤其是北方偏远地区的考生,因路途遥远无法准时应考之人,有一百三十人之多!”

    “这些士子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应天,却无法参加考试,心情可想而知有多么糟糕!他们联名向朝廷提出了诉求,要求加考,此事,已在应天引起了不小的舆情,有许多百姓为他们打抱不平。”

    听到这话,李善长和宋濂皆是一愣。

    北方考生缺考这事儿,他们也知道,会试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陆陆续续跑来,得知无法参加考试,嚎啕大哭的有,坐地崩溃的也有,还有大吵大闹的,最终都被士兵拦了出去,并未扰乱考场。

    未曾想到,他们竟然是换了个方式,直接联名发声,还引发了舆情。

    “北方考生一路赶来应天府,的确艰辛,有些需要赶上千里的路,才能应考,结果到了地方,发现赶不上了……这对他们而言,的确不太公平。”

    朱元璋沉声道,

    “自从北伐成功之后,北方也都是大明的疆土,北人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他们饱受战火的折磨,作为皇帝,咱理应对他们给予优待,所以,他们的诉求,咱也是需要考虑的。”

    “毕竟,咱大明现在不是割据政权了,不是只有半壁江山!事实上,咱对你们考评试卷也有一些异议,只是不愿意较真追究而已!”

    最后一句话,有些暗戳戳若有所指的味道。

    “父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