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古人为了求雨,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无论是吹拉弹唱,还是跳舞唱歌,亦或是下跪祈祷,其实核心的诉求就一个——老天爷,你看看我吧!发发慈悲吧!
如此告求,也未必就能迎下一滴雨来。
而作为后世之人,朱橘享受过各种后世科技带来的便利。
干旱?洪水?天灾?
这些依旧会造成影响,但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危害都能降到最低,绝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
后世要是遭遇干旱,庄稼可以采用滴灌的技术,保证收成,亦或是用先进的工具采取地下水灌溉农田,绝不至于因为老天不降雨,导致活命都难。
真要为老百姓谋福祉,还得发展科学技术啊!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以往,朱橘只想着自己享乐,作为大明的亲王,纵然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饿死了,他也照样可以锦衣玉食,民众的苦难只要他看不见,那就与他无关。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私自利的小孩心性。
但如今,在师父彭玄的指引下,以及经历了一些事情后,他的思想也慢慢变得成熟,虽然还是贪玩享乐,但心中却也多了几分家国情怀。
有些时候,只要照着自己超前的见识,给老爹提一些建议,就能让民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何乐而不为呢?
“嗯,正是因为要靠天吃饭,所以儒家才有天人感应一说。”
朱标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干裂的嘴唇,笑道,
“说什么只要君主做得好,上苍就会让天下风调雨顺。”
“在我看来,这是无稽之谈!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荀子的一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纵观史书,君主仁德的,和君主残暴的,天灾的次数并未有明显的差别。”
“汉文帝,唐太宗,这些都算是明君吧?可事实上,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开创,都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下,贞观头几年的时候,天灾地祸不断,连续四五年都是灾年!难道这是上天认为唐太宗做得不好?”
朱橘微微一笑,静静聆听大哥的话语。
“事实上,唐太宗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极致,后面天象稍稍好了几年,他就一鼓作气,让大唐繁荣昌盛!”
朱标正色道,
“贞观十年,长安的粮价,依旧是一个标杆!无论是宋朝、元朝,都未曾达到那么低的粮价!这便是唐太宗的能耐!受灾之时,尽自己所能去治理国家,等到环境好转,马上就抓住机会猛干!”
“明君的关键在此!不必寄希望于上天赐予祥瑞,而是充分信任自己的能力,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奇迹!”
朱橘竖起了大拇指。
“大哥,有见地!”
朱橘咧嘴道,
“我看你颇有几分像唐太宗,将来你这个明太宗,肯定比他要强!”
“哈哈哈……”
还记得网上有个说法……历史上有四个太子未能登基,是巨大的遗憾。
秦朝扶苏、汉朝刘据、唐朝李承乾,还有一个,就是大明的朱标。
而朱标的遗憾,无疑是最大的!因为他是四个太子之中,最有能力,又最没有父子嫌隙的一个太子,但凡寿命长一点,那都是板上钉钉的明君,会把大明带向一个新的巅峰!
“比他强不敢当,但我的确是以唐太宗为目标。”
此时此刻,朱标也毫不避讳的透露出了自己的目标,道,
“求雨成功与否,都不耽误大明的国力将越来越强,今年干旱,无非是今年难捱了一点,总不可能每年都是灾年吧?只要环境一好转,爹和我们,也必然会像唐太宗那样抓住机会,猛猛发展国力!”
“所以啊小弟,你也别太有压力了,纵然求雨失败也没事,那并不代表什么。”
听到最后这句话,朱橘鼻子微微一酸。
原来朱标铺垫了那么多,是为了宽慰自己啊!
这样的好大哥,真是……爱了爱了!
“大哥,你以后一定是个明君,说不定可以超过唐太宗。”
朱橘认真的道,
“不过,你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你必须补足!”
朱标微微一怔。
“嗯?”
“什么缺陷,你说来听听,我看看能不能改。”
他还真有点好奇,自己有什么致命缺陷。
“那就是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