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朱橘深吸一口气,道,
“不光是北方,还有巴蜀明玉珍,云南那几百个土司,腾出手来都需料理。”
“虽然打仗劳民伤财,但首先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才能再谈安居乐业的事儿,所以,在平定四方之前,这些钱都是不能省的,属于必要开支!”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话说得不错!”
“好!那军费这一块没有异议了,下一个项目……”
他在册子上记下了一笔,而后继续与两个儿子探讨国策,从军事,到经济,再到水利、民生、律令,无所不谈。
前面朱橘还能插两句嘴,后面基本上就是划水。
到这个节点,他有点懊悔前世自己不学无术……
但凡是个高材生,无论是理科和文科都行,绝对都能起到巨大的帮助!
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只能偶尔爆几个听上去不错的好点子……
可即便如此,他的见解依旧能让朱元璋和朱标刮目相看。
这,就是超越千年的战略眼光啊!
唰唰,唰唰唰。
朱元璋的册子上已然写满了内容,上面全都是今天讨论的成果。
“在军事上,以备战北元为主,征讨明玉珍为辅,至于云南土司,先往后放放。”
老朱沉声道,
“民生上,依旧是以鼓励农桑,鼓励开垦荒田为主,税赋维持在目前的档次,不可提升。几个贫瘠郡县,可适当给予减免,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律法,依旧以《贞观律》为参考,这个要加派人手,早些完善,人手就直接从新科进士里调派吧!做得好的,可以拔擢进三法司。”
“今年动工的重点在于兴修水利,尤其是黄河支流,以及江浙一带的新安江,该挖的挖,该堵的堵,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咱们是逃不掉的,早点修建完为好,其余宫廷观宇之类的,不予批复修建,此外,一次征发徭役的规模不可超过二十万人。”
“至于商贸,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只许陆贸,不许海贸,片板不得下海!”
朱橘听着,却是眉头一皱。
“我倒是觉得,海洋贸易有其可取之处。”
他道,
“海外有无数财富可以探索和攫取,据我所知,东南方向的海域上,有无数的香料和珍宝,若是能将其弄回来,绝对可以顶得上大明一半的税收!”
“所以我认为,海洋贸易,可以进行!”
朱元璋闻言,却是态度坚决。
“海贸绝不允许展开!必须禁止!”
他道,
“张士诚的旧部,有许多逃亡到了海外,其中还有和倭寇勾结的,在海洋各个岛屿之上,形成了一股股威胁。”
“若允许民众下海,必然会引起一部分的叛逃,还会有逆贼和倭寇蒙混进来,对我大明沿海地区造成损害!甚至是反攻!”
“此外,民若自由,必然生乱!在咱的规划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该在哪里,该干什么,那都是已经定好的了,不许窜来窜去,更不许窜到外国去!尤其是商人!”
对于投机取巧的商贾,老朱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在他眼里,老百姓就应该父死子继,老爹干铁匠,儿子就也干铁匠,每个人都待在自己的地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天下就太平了,永远都不会生乱子,这样多好?
商贾窜来窜去,挑动人心,低买高卖,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本来就不喜,所以把商人的地位压到了最低,给出了种种限制。
对陆商都如此,更别说海商了,那种人,根本就没法控制,想在他们身上收税都难!
“好吧,倭寇的确是隐患。”
朱橘沉吟道,
“回头一定要找个机会把倭寇给干掉!要是能打倭寇,我一定亲自上战场!”
去北疆我唯唯诺诺。
上东瀛我重拳出击!
若能亲手杀几个鬼子,那绝对是平生一大快事!
朱元璋闻言,略微有几分惊愕。
“你小子,怎么如此仇恨倭寇?”
他也没和倭寇有过正面的接触吧?
“骨子里讨厌,这是我的出厂设置。”
朱橘应了一声,倒是没有多说什么,转而便道,
“不许民众下海,出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