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

第九十七章 老朱震怒,杀心骤起!(2/3)

没使多大力气,也就是给朝中各个大员家里都送去了一份,让他们品鉴品鉴而已,我也没想到,竟然能传播的这么快,这超乎了我的意料。”

    他道,

    “这里头,我看宋师傅和刘师傅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联合在一起,最近每天都在做心学的讨论,聚拢了一大批读书人,然后……算是带动起来了吧。”

    “宋师傅明里暗里的,还提点大家大明即将到来的恩科会和心学有关,这样一来,那些士子们不就更加疯狂了嘛!”

    朱元璋嗤笑一声。

    “谁说咱要用心学取仕?这个宋濂自作主张,也是在传播谣言!”

    老朱冷哼道,

    “不过,刘伯温怎么也掺和进去了,要说清高,宋濂拍马也比不上他,他竟然也愿意为心学摇旗呐喊?这里头有蹊跷啊。”

    对朱元璋而言,刘伯温是个人才,而且才华很高,可就是因为才华高,他的身上也有一股子清高之气,这是让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很不喜欢的。

    相对而言,李善长就接地气多了。

    故而,这次刘伯温站出来为朱橘的心学站台,他有些惊讶。

    “我想,原因有二,一来六弟的心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高明学问,不然以刘师傅的学识,绝不可能屈尊掺和的。”

    朱标笑吟吟的道,

    “而来吗,刘师傅或许也是想要讨您的欢心嘛,毕竟,他好几次想要告老,您都没有批准,他也发愁啊。”

    “这回要是能让爹您开心了,说不定一高兴就准了他的奏请,他不就可以回青田老家享清福了?”

    朱元璋闻言,不禁哈哈一笑。

    “这个刘伯温,原来是这样的心思!”

    他抚须笑道,

    “你看吧,他清高什么?关键时刻还不是要暗暗的讨咱的欢心?这不是小聪明是什么?”

    “清高,清高个屁!”

    朱标亦是笑了起来。

    看来这个话锋转的可以,总算是让老爹回嗔作喜了。

    “对了,你说民间的贩夫走卒也爱谈论这个心学?”

    朱元璋奇道,

    “学子读书人聊聊也就罢了,文盲们也能凑热闹?”

    “这倒是奇了,咱当初当和尚的时候,可是大字不识一个,要说什么之乎者也,那真是人都傻了,还不如阿弥陀佛好念呢!”

    朱标噗的笑出了声。

    “爹,您可真是直爽人。”

    他笑了一阵,方才道,

    “一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我琢磨了一番,才明白了。”

    “心学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一个本心,心外无物嘛!人人皆有嘛!不假外求嘛!”

    “不用讨论什么儒学道理,也不用去追寻什么天理,更不用满嘴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只要在心地上琢磨,这完全不需要儒学功底啊!”

    “人人皆有,贩夫走卒自然也有!对于致良知,也就是老百姓们说的摸摸自己的良心嘛,甭管他们理解对不对,反正你就说能不能谈论吧!”

    “答案是能!只要是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所以嘛,贩夫走卒也津津乐道。”

    朱元璋恍然。

    “这么说来,这学问还是个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东西了?”

    老朱忍不住道,

    “这小子,一不小心创出这么一朵奇葩来,真让咱有点怀疑了,他到底啥时候开的窍?”

    “真邪乎了!”

    朱标哈哈一笑,拍着朱元璋的背伺候着老爹坐下。

    “您甭管是怎么开的窍,反正六弟这回真是风头无二!”

    他有些得意的道,

    “我就稍稍引导了一下,坊间已经有人说,吴王是被老天爷压了多年的圣贤,如今一鸣惊人,飞龙在天,将来必然比肩孔孟!”

    “圣贤降生在皇家,这是上天认可朱家坐拥江山的征兆啊!”

    朱元璋闻言,心中阴霾顿扫,亦是露出了笑容。

    “这个谣言造的就很好!值得嘉奖!”

    他捻了捻胡须,吩咐道,

    “不过,你也要注意一些,不要搞的太过火了,显得刻意。要自然而然的,让百姓和读书人崇拜吴王,崇敬皇家。”

    “细水长流才是王道,咋咋呼呼的,显得咱没有底蕴似的。”

    朱标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