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59章 我单挑长孙皇后?真的假的?(2/4)

父皇仍然在平衡各方力量,朝中也没有明确放出一定要易储的风声。

    我也还有机会,我也要争一争。

    毕竟,我是长孙皇后的儿子啊!

    “呼……”

    李治长出一口气,蓦然发现,衣衫已经被汗水打湿。

    “雉哥哥,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要叫御医?”

    背后一个清亮的声音,舒缓了李治毛燥的内心。

    他缓缓转头,李明达正从门外探出个脑袋,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满是关心。

    “没事……只是马先生外放齐地,我有些不舍而已。”

    李治非常流畅地说着善意的谎言。

    兄弟争斗这种沉重的话题,还是不要烦扰无忧无虑的妹妹了。

    “齐地是李祐哥哥的封国吧?唉,别出什么岔子就好——

    “雉哥哥是不是在烦恼这事儿呢?”

    李明达夸张地学着李治皱眉的样子,从门背后慢慢走了出来。

    这憨态可掬的样子,把李治都逗乐了。

    他满眼温柔,仰视着自己的妹妹。

    嗯,仰视。

    “嘶……”李治挠挠头:

    “你是不是又长高了?”

    “有吗?没感觉呀。”李明达俯视着自己的哥哥。

    她一直遵守着小明弟弟临去辽东前的嘱咐,荤素搭配、框框猛造肉蛋奶、刻苦锻炼、早睡早起。

    然后,个子就开始刷刷往上窜了。

    已经超过了每天睡眠不足的李治老哥。

    我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

    “你……算了,没事。”李治欲言又止。

    那李明小老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魔力?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凡是他管理下的东西,不论是领土、经济还是个人,规模好像都会刷刷地飙升?

    …………

    在立政殿,李明也分到了自己的书房。

    是以前专门为皇后储藏脂粉香膏的储藏间。

    长孙皇后薨逝后,便一直封存至今。

    李明从辽东回来以后,这里便重新启用,作为十四党在宫里的临时据点——

    因为李明的另一个据点立德殿在永巷以北,不大方便接待外臣。

    “辽东可以不向朝廷上缴地税,但朝廷的转移支付不能停。

    “我们此次大捷为大唐抵挡了高句丽铁蹄南下,使中原百姓免遭蛮族涂炭。

    “这是无量的功德,得加钱。”

    李明高坐书房之首,十四党的两位核心成员房玄龄、侯君集分坐两边。

    三人嗅着残留的、清新淡雅的脂粉香气,谈论着最赤果果的利益分配,场面有些诡异。

    侯君集有些挠头:

    “咱还有什么需要向朝廷要的?

    “铜铁矿产就算了,辽东自己都用不完,铁器价格暴跌不止,这一个月不知多少家铁匠坊关张大吉。”

    啊,这就产能过剩了?

    不,现在才是唐朝,年产这么点铁才哪到哪儿啊?

    是因为内需不振,老百姓刚解决温饱,没有余钱消费铁器。

    说到底还是穷。

    “你看老侯,敲竹杠……不,祈求圣恩的机会这不就有了吗?”

    李明一拍脑袋:

    “既然辽东无需输入铁制品,那我们可以输出啊!

    “让父皇准许辽东商人将铁器往各地卖,赚来的利润可以刺激内需,连带拉动辽东当地对铁器的需求。”

    “行。”侯君集在奏疏上刷刷写下这一条。

    房玄龄有些恍惚,忽然发现半年不见,自己连话都插不上了。

    “房相公有何高见?我见你几度欲言又止。”

    李明揪出了摸鱼的小老弟,表示寡人素来兼听则明,你也赶紧给节度使出点歪点子。

    老房还是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只是两根手指捻着山羊胡,慢慢悠悠道:

    “殿下对于辽东的治理可谓尽心尽力。

    “只是私以为,殿下也应该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响亮的封号,譬如转封燕王。”

    李明连连摇头:

    “我觉得不行,这种虚名我不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