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走进病棚,开始照顾病患。她为病人喂药、擦洗身体,不顾衣裙被汗水和污渍打湿,更无视自己被感染的风险。病患家属看着这位温柔的女子,不禁泪流满面:“夫人,您是真正的菩萨啊!”
一个小女孩拉着苏锦瑟的手,小声说道:“姐姐,我爹爹快不行了,你能救救他吗?”
苏锦瑟蹲下来,轻声安慰道:“别怕,姐姐会尽全力。”她随即让大夫赶去诊治,又亲自送来药汤喂给女孩的父亲。
苏锦瑟在疫区的无私付出很快传开,不仅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也让更多的乡绅和商人看到了叶家真正的仁义之心。
与此同时,叶长歌在后方全力调度药材和医护人员,不仅让疫区情况逐渐好转,还为接下来的改革积累了更多人心。他深知,救人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瘟疫之后恢复经济秩序,才是真正的挑战。
“长歌,这一次的瘟疫,或许反而是一个契机。”顾清霜轻声说道,“民心可用,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进基层的组织建设,让百姓对叶家更加依赖。”
叶长歌点头,目光如炬:“清霜,你说得没错。这场瘟疫的教训是,我需要更强的基层力量,不仅是为了救灾,更是为了稳定整个岭南。”
白沙镇瘟疫得到了有效控制,叶长歌调集的药材送达,苏锦瑟的无私付出以及医馆大夫的奋战,令病患逐步康复。然而,瘟疫带来的伤痛依然深刻:不少家庭失去了亲人,许多村落几近空荡,百姓对未来充满恐惧与迷茫。
“长歌,瘟疫虽然暂时平息,但疫区的恢复任务比救治病患更难。”顾清霜将一份详细的报告递上,“病患康复后体力尚未完全恢复,大量农田荒废,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生产,可能会引发饥荒甚至更大规模的动乱。”
叶长歌仔细翻阅报告,沉思片刻后问:“这些村镇的乡绅和地方头人态度如何?他们是否愿意承担复耕责任?”
“乡绅们现在只敢观望,毕竟瘟疫刚刚过去,没人愿意冒险站出来。我们需要主动扶持一批有威望的人,才能推动复耕。”顾清霜答道。
叶长歌点头:“既然如此,那就由我们来带头。我要让这些地方的人知道,叶家不仅能救他们的命,更能带给他们重生的希望。”
叶长歌决定成立一支“复耕队”,以乡勇为骨干力量,带领康复中的百姓重建农田。他邀请赵明廷负责总指挥,并要求苏锦瑟协助照顾复耕队员的饮食起居,确保他们在劳动之余能恢复体力。
“明廷,你要明白,这次复耕不是单纯的劳作,而是一场‘民心争夺战’。复耕成功,百姓对叶家的信任会大幅提升;复耕失败,他们的恐慌只会更加严重。”叶长歌在会议上郑重叮嘱。
赵明廷胸膛一挺:“少主放心!我一定会带好这支队伍,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复耕工作启动后,叶长歌不仅出资购买大量农具,还从外地引入优质种子,甚至承诺农田恢复后第一个丰收季的粮食收益归农户所有。这样的激励政策让不少徘徊不前的乡绅也开始主动配合。
“叶家不仅救命,还送粮!这样的仁义,真是天大的恩德!”一位乡绅感慨不已,“我这点荒田,也愿意无偿提供给乡邻复耕。”
复耕队伍很快在白沙镇周围的村落中铺开,劳作的场景一派繁忙,而随着一垄垄整齐的稻田重新出现在大地上,百姓的眼神也渐渐恢复了光彩。
在复耕的过程中,叶长歌逐渐发现,岭南的乡村治理极为松散,大部分村落仅靠几名族老和乡绅维系,遇到突发情况往往无力应对。这次瘟疫若不是叶家介入,后果将更加严重。
“岭南的乡村体系亟待改革,否则再遇到类似的灾难,我们恐怕难以应对。”叶长歌在议事厅中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少主的意思是建立新的乡村组织?”赵明廷疑惑道,“可乡绅们是否会支持?”
“组织并非取代乡绅,而是补充他们的职能。我们可以以‘乡公会’的形式,由乡绅和叶家指派的代表共同参与管理,包括灾后重建、税收分配以及基层治安。”
“这个提议很好,但若想让乡绅们接受,必须让他们看到利益。”顾清霜思索片刻,补充道,“比如税收制度改革后的分成,或者复耕后的收益分配,都可以成为他们参与的动力。”
叶长歌点头:“清霜,你负责草拟一份具体的乡公会章程,尽量兼顾各方利益。我们从白沙镇试点,如果成功再推广到整个岭南。”
在乡公会的试点过程中,苏锦瑟一直活跃在第一线,带领妇女组织筹备疫后的物资分发和病患安抚工作。她亲手制作简单的草药香囊分发给百姓,并组织妇女们编织竹筐、草鞋等生活必需品,为复耕队伍提供后勤支持。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