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1979!》

第122章 《放羊班的春天》(保底2更)(2/3)

r>
    世界上并没有《放羊班的春天》这样一篇或者影视剧,有且只有一部叫《放牛班的春天》的经典法国电影,魏明的这篇正源于此。

    “放牛班”在台湾方言中是指那些成绩差、被认为没有出息的学生所在的班级,通常这些班级的学生被社会边缘化,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

    这部豆瓣高达9.2分的电影原名的意思其实是《合唱团》,台湾翻译成了《放牛班的春天》,内地就直接用了这个译名,其实电影里并没有牛。

    但魏明《放羊班的春天》里真的有羊。

    在内地,也有类似“放牛班”的说法,叫“放羊”,比喻学生没人管理,自由散漫,如同被赶到田地里让它们自由觅食的羊群,贬义色彩没有“放牛班”那么浓。

    所以魏明的这篇里的孩子们并不是一群被定义为“问题儿童”的人,而是一群没有老师,无人管教,长期被“放羊”的小学生。

    这部电影魏明前世经常看,其实他一开始是不太喜欢小孩子的,但他的堂弟魏喜三天两头离婚,三结三离后搞出了七个儿子。

    就这几个捣蛋鬼平安叔两口子根本管不过来,经常得塞几个麻烦魏明。

    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魏明看了这部电影,而且反复观看,算是掌握了一些跟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后来七个娃跟他关系都挺好,“大爷大爷”叫的很亲。

    虽然对这部片子很了解,不过魏明借只是用了电影的主体框架,内容大部分都是贴合本土的原创。

    讲的是一个音乐老师和一群学生从互相敌对到成为朋友知己,治愈了对方,也抚慰了自己的故事,而音乐也是他们彼此贴近心灵的重要工具。

    第一个章节“春天在哪里”,也是男主角的灵魂一问,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写的是哪个时代。

    没错,还是一篇伤痕,大热分类,相当于起点的仙侠和都市,看到这涂光羣就觉得销量稳了,魏明影响力最大的《牧马人》就是一篇伤痕文学。

    只不过《牧马人》不是那种常规套路的伤痕文学,显然《放羊班的春天》也不是。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塘底”,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南方村庄。

    因为几个调皮孩子把村长家的烟囱堵了,害的村长家里烟熏火燎,于是村长震怒,质问小学校长怎么管学生的。

    校长也很委屈:“最近农忙,爹哪里顾得上啊,而且我认不得几个字啊。”

    “那老师也不管管?”

    “你忘啦,前阵子整太狠,那苏老师脸皮薄,投河了。”

    看到这里,涂编辑想问问魏明是不是暗指老舍先生。

    不过魏明已经不见,一问才知道是被周明带去见主编李季了,也是个诗人,估计是去以诗会友了。

    他继续看,这父子俩的对话荒诞中带着一丝冰寒。

    村长问:“那,那就不能再找一个。”

    “天老爷,现在哪还有能用的老师啊,哪怕有点文化底子的也不敢承认自己能教书啊。”

    “老师嘛,能不能教会东西不重要,只要能把这群小兔崽子拢在学校里别成天出来捣乱就行,你赶紧解决一下,要不然我换我二大爷当校长。”

    老校长很为难,结果这时天上掉下一个老师,一个姓钟的大学教授被下放到村里进行劳动。

    校长一看,人选有了!

    但钟老师很懵:我是教音乐的啊?

    “会认字吗?会算数吗?都会,那你就能教,教好了,可以少干活!”

    钟老师身体不好,受过伤,少干活太有吸引力了,于是他被迫再次走上讲台,成了一群一到五年级都有的混合班级的班主任。

    结果第一天点名,应到23人,实到3人,校长急了,让他赶紧把学生都叫回学校,要不然他就要被儿子撤职了。

    不过钟老师并不急,他就带着三个小孩在学校玩游戏,很快,下午三个小孩就变成了五个小孩。

    到了第二天,十个小孩。

    第三天,十几个。

    第四天……

    而钟老师的教学内容除了玩游戏,也慢慢加入了认字和算数。

    虽然他是教音乐的,但毕竟是大学教授,小学生语文数学还是轻松拿捏的,他慢慢找回了在大学时期和同学们愉快教学的感觉。

    尽管这些学生来了,但每次上学前校长都会站在门口提醒他们这个钟老师是“老右”,要对他保持警惕。

    这也是他那村长儿子的叮嘱,所以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