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放下了他的知了宠物,缠着他问:“明哥你真见过狮子吗!”
“动物园里见过啊。”
“那平头哥呢?”
“这个动物园里就没有了,我是在书上见到的。”
虽然喜子和乐乐还不怎么识字,不过吕晓燕会给他们讲故事,最近讲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狮子王》了。
吕晓燕也对此赞不绝口,没想到《哈姆雷特》能改成童话故事,而且如此妙趣横生,尤其是老国王对辛巴讲的那套自然循环的理论,感觉境界非常高。
这篇也确实带动了《少年文艺》的销量,比上期起码提高了30%。
现在《少年文艺》只连载到的三分之一处,这时辛巴的父亲木法沙国王还没死,基本就是对非洲动物王国的全景展示,以及小辛巴和伙伴们调皮捣蛋的故事,只是埋伏了一些暗线。
到了第二部分就是父亲被杀,母亲被囚,小王子远走他乡,筹备复仇的故事了。
“乐乐不在家啊?”
吕晓燕给魏明端上果盘:“你叔去谷老师家接她了,谷老师最近还问过你怎么也不出新歌了。”
“最近其实给香港那边写了几首,不过还没发行,等磁带出来了我再送给她听听。”
魏明一直等到平安叔带着乐乐回来,才拿上机票回去,一共三张,小红留在家里。
然后没过几天魏明就收到了阿敏从香港打来的汇款单,《溜溜的她》达到了金唱片成绩了,在港台地区卖了两万五千张。
这是他的词曲作者分红,3000港币!
没过几天阿敏的包裹也到了,上次回信魏明感谢了她的时装杂志,表示非常有用,这次她又买了一些。
而且这次还附带两盒《水中花》专辑。
筹备了两个多月,谭勇麟的首张国语专辑终于正式推出了,原时空不是这个名字的,但因为魏明这几首歌太硬了,尤其是《水中花》,所以就以这首歌命名了专辑,另外几首主打都是魏明写的歌。
谭勇麟很看重《水中花》这首歌,还给了两份曲子钱,准备把《水中花》改成粤语版。
所以阿敏在磁带上跟他说:“阿伦的经纪人找上我,问你能不能给他改成粤语歌,时间上还是比较宽裕的。”
魏明打算接下这个活儿,他直接回了一封信,并附上粤语版歌词,然后就要去赶飞机了。
许淑芬娘俩都又激动又紧张,而小红就只有失落了,自己也想坐飞机啊!
但她也知道一来一回就是一百多块钱,一辆自行车就没了,这太奢侈了,所以也没有强求。
只是在送走他们后魏红久久没有离开,直到看见一架飞机腾空而起,从自己头顶飞过。
为了在飞机上不至于无聊,魏明买了几份报纸,其中《燕京晚报》提到了正在举办的第二届星星美展的盛况。
这次星星美展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国美术馆,得以登堂入室,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届。
在《中青报》上魏明看到了最近刚刚举办的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的一些新闻。
其中有一大段魏明看得很详细,说的是钱老对科幻的看法,可以说是很直接的反感了。
魏明知道,科幻接下来的日子要不好过了,因为这位的话太有分量了。
其实从去年开始,以赵之、鲁兵、甄朔南、陶世龙为代表的科普作家就开始在《中青报》以“科普小议”专栏为阵地,对当时的主要科幻作者和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因为这些人坚持“艺术真实”理论,所以批判大多围绕着中科学虚构是否成立来进行,比如如“自私是否可以遗传”“恐龙是否可以复活”“克隆人是否具有父本的心理结构”等等。
科普作家的理论是: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些是真实的,那你怎么能写出来呢,这不是误导读者吗。
魏明当时也关注过,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进行了长期的论战,因为被局限在科普话语的氛围里,科幻作家们只能远离文学,逐条去辩驳这些虚构的合理性,这样必然会落入下风。
后来,这一争论更是发展成为科幻文学是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即它是一种文学体裁,还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当时在第一线从事科幻创作的作者们,几乎都认同科幻是一种文学样式,魏明也是这样的看法,科幻不敢幻想那还写个屁啊。
而科普评论家、科学家和有关领导则判定科幻是科普创作的一部分。
这些人以此为出发点,要求科幻更多地围绕着科学内容展开,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