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如果九月前能拍完就带着片子去威尼斯,如果明年拍不完,就等着上83年的柏林。”
亚洲之外的海外版权是英方的,他们也希望投入了这么多资金的《天书奇谭》能在全球卖出一个好价钱,到时候中方人员去海外宣传的费用也都是bbc承担。
王树忱是在暗示魏明,他也有可能跟着出国。
出国嘛,魏明当然也是愿意的,国外机会多,走出去才有更多机会赚外汇嘛。
不过最好还是82年去,他怕83年出去他就不想回来了。
本来就是低调地过来看看,没想到厂长特伟老先生听说魏明来了,也特意来车间见他。
车间里一个刚刚被父母托关系进入美影厂,并加入《天书奇谭》剧组的小工看着被几个厂里大人物围住的魏明,对旁边的同事道:“这人谁啊,这么牛逼。”
同事:“这你都不知道,《天书奇谭》的作者魏什么啊。”
“他这么年轻啊?”
“那是,这已经是厂里拍的他第三部作品了,一个剧本听说一千多钞票呢,而且他的作品在国外也有很多人看,能赚外汇嘞。”
这时一个老师傅对新进厂的那个小工道:“娄叶,别闲聊了,赶紧干活。”
催催催,就知道催,不服不忿的娄叶看着魏明,冒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想法,以后自己也要拍很多让外国人看的作品,也赚外汇,让这些大人物围着我转!
厂长特伟是美影厂的首任厂长,执掌了美影厂二十多年,代表作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开创了水墨动画这一独属于中国人的动画形式。
特伟厂长今天过来找魏明其实是想跟他聊聊他和美影厂的第四次合作。
“听说你那部《狮子王》在国外受众很多,mr why名扬欧美呢。”特伟厂长问,此时他们已经到了食堂的包间,只有他们四个人。
魏明不谦虚道:“毕竟是莎翁的底子,麦克米伦也是国际出版公司,所以目前在英国销量还不错,应该能排到童书类年度前三吧。”
特伟笑道:“你说我们美影厂把它改编成电影怎么样。”
魏明觉得不怎么样,美影厂并不是最适合《狮子王》的合作对象,而且美影厂一直拍的都是传统题材,故事背景基本也都是在中国,后来的《宝莲灯》倒是有国际视野,增加了非洲戏份,结果被痛批。
于是他道:“据我所知,《狮子王》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远不及我的其他几部作品,您想拍《狮子王》应该也是为了赚外汇考虑吧。”
特伟点点头:“如果我们自己投资,自己拿到世界上去卖,或许比跟外国机构合作能赚到更多外汇。”
现在国家太缺外汇了,老爷子倒是一心为公,这没话说,但魏明还要劝两句。
“如果要拍,且还要得到全世界的欢迎,让他们买账,那么就必须做成精品,还要跳出我们本土创作风格的束缚,首先剧组成员要去非洲采风一段时间,搜集非洲的山川地貌和动物风采,那么多人都要坐飞机,还要冒着水土不服生病甚至牺牲的风险,然后配乐也要采用非洲的音乐风格,可能还要请外国音乐人参与,这涉及到的成本都足够做几部《天书奇谭》了。”
他这不是危言耸听,从80年代末开始迪士尼开始做《狮子王》,成本了4500万美元,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中小投资的电影。
同时期的《侏罗纪公园》成本也就6000万美元,那已经是90年代初罕见的大制作了。
即便换成此时的美影厂,人工便宜,就算十分之一的成本,450万美元总是要的吧,可别说450万美元了,就算是450万人民币,国家也给不起。
一部电影,还是动画电影这么多钱,负责人是可能要被问责的。
要知道央视拍电视剧版西游记也就给了300万。
而且即便给了这么多钱,魏明也不觉得美影厂能拍出横扫全球的迪士尼的那个味儿,艺术成分高不意味着市场上也能成功。
特伟厂长知道魏明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狮子王》在国外被追捧让他看到了美影厂走向世界的希望,所以有此一提。
当然,现在也不可能真的拍,因为美影厂下一个电影计划已经确定了,是讲西游记里白骨精一节的《金猴降妖》,并且由特伟亲自挂帅,算是承袭万老《大闹天宫》的又一部西游题材。
美影厂想拍下一部长片,肯定要等《金猴降妖》拍完之后了,无论人员还是资金都不支持美影厂同时操作两个大项目。
虽然魏明不看好《狮子王》跟美影厂的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