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一时分不清哪个是他老婆,哪个是女儿,两人年龄相仿。
这次还是金庸主动打招呼的,从《自古英雄出少年》开始,他就在关注这个名字,而作为《明报》的主人,最近魏明又是热门话题人物,频频登上报纸,他自然认得出。
“请问是魏明先生吗。”金庸的普通话还挺标准的。
“是我,查生你好。”
“你也认得我?”
前世曾想找你买版权拍网大,可惜没能成功。
“自然,我当初刚入职北大门卫的时候,就是靠着讲《天龙八部》和同事们拉近关系的。”魏明笑呵呵。
此时大陆还没有正版金庸武侠,他此行之后才有的,所以魏明自然是看的盗版或者港版。
“你也住这里吗?”金庸问。
“不,我在燕京有家,来这里是送亲朋的。”
金庸看了一眼魏翎翎两女,不知哪个是亲,哪个是朋。
不过他主要还是好奇魏明和魏什么的关系,恰好自己碰到了正主,倒是可以把这桩悬案敲定一下。
“魏什么是我,魏狂人也是我,y是我在国外发表作品用的名字。”魏明非常坦诚。
金庸讶然:“魏狂人还真是你!”
“所以你既写武侠,也写严肃文学,还写童话,还能填词作曲?”金庸想了想道,“据说你还是个美食家,写过不少关于吃的文章?”
魏明点点头:“美食家不敢当,不过确实嘴馋,在香港的那些日子品尝了不少好馆子,又能出一系列文章了。”
金庸哈哈一笑:“这么说来,你一个人几乎能抵得上香江四大才子了,也就不会写科幻而已。”
金庸自己很少提什么香港四大才子,他跟那三个都差着辈分呢,不过魏明的全能让他想到了这个在香港流传甚广的组合。
他们四个分别在武侠、音乐、科幻、美食四个方向是香港的权威。
然而魏明不客气道:“虽然科幻我写的不多,不过前段时间也用魏什么的笔名发表过两篇,而且已经准备出版英文版了。”
“哦,叫什么名字?”
“侏罗纪公园,讲恐龙的。”
金庸记下了,表示回头一定拜读:“所以你一个人比我们四个都要强啊!”
魏明摇摇头:“我只是会的多,但谈不上专精,写武侠,后来人恐怕没有能超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论音乐,我半道出家,靠灵感吃饭,跟黄霑先生一代宗师也不敢比拟。至于美食,我爱吃不爱做,听说蔡澜先生已经把黄蓉的二十四桥明月夜都做出来了,比贪吃,我是大大不如的。”
魏明顿了一下,金庸以为他要继续谦虚了,没想到他话锋一转:“说来想去,也就科幻有自信能超过倪匡了,卫斯理系列在我看来科幻水平并不高,超越起来难度也低一些。”
金庸并没有因为魏明瞧不上自己的朋友而生气,反而觉得这才合理,如此全能人才,怎能不恃才傲物呢,刚刚自己差一点以为这少年受儒家影响严重,过于中庸呢。
见魏明露出了锋芒,金庸笑问:“不知我可不可以把你这番话发到《明报》上?”
“既然说出口,自然没什么不敢让人知道的。”
果然少年锐气,金庸又道:“可否留个联系方式,说不定我们还能有合作的机会。”
“好啊。”魏明留了华侨公寓的电话给他。
金庸想的是在《明报》上转载魏明的作品,而魏明想的是金庸武侠漫画化。
在90年代黄玉郎和此时还在狂人漫画蛰伏的李志清都曾干过这件事,而且也都很成功。
黄玉郎是用传统港漫的风格画金庸武侠,而李志清则是用传统水墨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极具艺术美感的江湖世界。
跟魏明分开后,金庸18岁的小女儿查传讷还回头看魏明呢,刚刚的对话她都听到了,此人如此年轻,竟如此博学多才,简直比老豆还厉害!
魏明把小姑妈送上了楼后也没久留,他道:“今天你好好休息,也可以和小丽逛逛周围,明天我安排你和我爸见一面,然后定个日子去魔都。”
魏翎翎:“还有魏平安,他们俩我都要见。”
“好的。”魏明想想也对,自己要跟平安叔坦白祖父的事,必然要说到魏翎翎,所以还是应该见一面的。
魏翎翎又道:“他在大学工作,应该也放暑假吧,到时候跟我们一起去趟魔都吧。”
“啊?”这魏明就有点不理解了,怎么还要叫平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