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情报王》

273 卖片之王的传说依旧璀璨(2/4)

属开会,尤其是非重要会议,喜欢开开玩笑,活跃气氛,也拉近感情。

    相熟的下属和老员工也都习惯了,不过,像刚才的话题,估计有些敏感,连发行部总监都没敢搭茬。

    颜礼可以调侃,肖贯可以自嘲,他要是顺势接茬,搞不好被惦记上。

    意识到玩笑没开好,颜礼主动揭过,开始正式开会。

    发行部总监主动打开了会议室的电视屏幕,开始讲诉这几个月发行部的业绩,以及重点项目的进度。

    “……”

    颜礼静静听着汇报,春节到现在虽然还不足一季,但在高速发展的易安面前,每天都有新变化。

    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的辉煌,使得易安在电视剧发行方面,形成了绝对的龙头领先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眼下业内开拍的那些电视剧。

    除了那些骗钱、洗钱、粗制滥造的充数剧,正儿八经的电视剧剧组,尤其是有望和想要上星的,差不多有1/3的都会联络易安。

    余下的2/3,有背靠公司和电视台,也有想联系易安,但受不了排队的。

    没错,现在除了一些热门剧,很多中上游的剧想和易安合作,得排队。

    之前也说过,易安发行能力是强,但没强到超现实。

    目前为止,易安每年计划发行的电视剧数量约在20~30部。

    随着公司的发展,数量肯定会多一些,但尽量让数目涨的不会太快。

    一方面是人手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剧太多,易安合作的稳定渠道吃不下。

    而且这种普通或稍好的剧,价格抬不上去,赚的不多,成绩口碑也有风险,属于比较鸡肋的选择,性价比不高。

    所以易安发行面对行业的追捧,仍然坚持在走精品路线,更偏向于与热门剧组合作。

    热门剧组收视潜力足,买家多,价格也好商量,到时剧组、电视台、易安三方多赢,赚的多还省心。

    不过热门剧也不是那么好抢的。

    涉及利益比较多,哪怕易安能多卖钱,也不是谁都买易安的账。

    比如华谊和海润,他们或许会和易安合作,但都是挑几个回报高的项目,多赚一点,但不会和易安全面合作。

    原因很简单,把电视剧发行交给易安,等于让颜礼捏住他们的一条命脉。

    唐人、周易那是没办法,实力不够,而华谊和海润是可以自己发行的,哪怕赚的少一点,总比看易安眼色强。

    还有一些有电视台背景子公司或者某某中心,也不会规模找易安合作。

    一方面是本身也有渠道,另外一方面里面涉及到人事和影响。

    哪怕干得差,也得是自己人干,不好外包,更不能裁撤。

    再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易安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所有发行项目都是优质热门项目,也会接一些普通或者稍好的项目。

    但这种项目,整个圈子到处都是,想和易安合作的也多,那就得慢慢排队,等不了,就找别人。

    在这种供需情况下,易安的一些相关话语权也不断加大,很多时候能直接换成利益。

    比如某剧组想和易安合作,本身实力不够重点项目,排队排不上,那可以格外让渡一些利益来插队。

    发行分成是最基础的,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合作,比如开放该项目或其他项目的投资、选角、广告等给易安。

    之前甚至有一个制片人,打算以易安艺人主演+18%的发行分成,拿下易安的发行合同,然后再拿着这个合同去拉投资。

    易安的发行合同可以拉投资,关键真有人买账,颜礼当时听完都有些服气。

    虽然这家伙最后被易安撵了出去,但此事也侧面验证了易安发行这块招牌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以上还只是电视剧方面,电影方面虽然易安还在发展期,但也表现不错。

    《门徒》《爱情呼叫转移》这两部自家投资+发行的电影,累计内地票房将近过亿。

    特别是《门徒》,目前仍是2007年华语票房冠军。

    其他单独负责的项目不多,票房表现也平平,但是中影分了一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相关业务。

    还是那句话,易安目前的电影发行能力暂时不如几家老牌公司,至少在市场还不受广泛信任。

    但易安电影发行的独特优势地推+防盗,使得很多剧组,尤其是大剧组和发行方愿意拉其合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