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124章 东南亚爆炸(2/5)

  甚至,方星河对龙华寺的友善,也让佛学界特别欣喜。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国内的佛学界没出来蹭热度,随便文化争论怎么发酵都死死闭嘴不发一言,结果是海外的佛教把小方供上了佛龛。

    这下子,他们不想吭声也不行了,因为媒体的采访已经追到了那几位佛学大师面前——大师,入世佛教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像整个东南亚的佛团都在声援方星河?

    确实,除了泰国之外,像什么越国的一行禅师、斯里兰卡的乡村禅师、缅甸和菲律宾的文化左翼,都在借由方星河的文化力量进行反思。

    听起来好像挺离谱的,其实真就是恰逢其会。

    原本在这个年代,各国也都在“反西方”。

    这些学者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本国主体性,反对将西方模式视为唯一发展路径,更加反对文化侵蚀。

    这些国家学术界的反西方论述常与反威权、反全球化或本土文化复兴交织,并非单一维度的“排外”。

    恰好,方星河的观点既有民族性,又有中立理性。

    他在后面讲的那段话:“近现代以来,思想上仰慕西方,心态上倾向西方,行动上学习西方,都不是错。非但不是错误,甚至是对我们走独立道路的一种极好补充……一旦这种声音彻底消失了,那反而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刻。”

    被多方广泛接受。

    因为东南亚的反西方浪潮本身就不激烈,额,也不是不激烈,而是一边反一边亲,很拧巴。

    或者也可以形容为,此刻,整个亚洲都是这样的拧巴。

    核心原因是在经济上拒绝不了全球化浪潮,不可能回到故步自封的本土保护主义道路上,但又有着迫切的保护文化自主性的需求,所以只能寻求一种温和改良。

    方星河的思想核心,正是“在文化上独立,于文化领域坚决抵抗,但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继续学习合作”。

    这是一条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绝对行之有效的正确道路。

    而方星河把道理讲得很通透,又自带一种因为绝对自信所产生的强悍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是道理得到广泛认可的关键。

    一个畏畏缩缩毫无魅力的人,讲的东西再怎么正确,都得不到承认。

    可方星河以他充满迷惑性的颜值、充满侵略性的眼神、充满煽动性的言辞,征服了太多持有同样观点的人。

    这就像是一个正确的人振臂高呼,应者云集,使得影响力倍数放大了。

    于是,由他引发的东南亚民族主义大争论,一日比一日激烈。

    必须郑重说明的是,并非没有人反对他。

    比如泰国传统佛教的大禅师,阿姜摩诃布瓦,他曾经批评过现代佛教的“世俗化倾向”,这一次也忍不住批评了两句方星河与素拉。

    “方星河小友并无佛性,反而极具魔心。

    何为正念?

    观照而非评判。

    接纳缘起,转化执取为慈悲,否则,倘若一生执取‘否定’,临终时只能看到此生最顽固的执念投射——一具被概念折磨的肉体。

    应以空性破除孤立,以利他消融对立,思之曰:本无‘烂肉’可剩,亦无‘人’之可得。

    若能如实观照五蕴的升起灭去,停止对自我的编导,则每一步否定或认同,皆成通向觉醒的台阶。

    但若一味执妄,则怒便成狱,喜而困身,终不得解脱也。”

    ……

    入世佛教和传统佛教的论战持续了很久,大师们立论之后就没有再发言,然而徒子徒孙们就掐得热火朝天。

    入世佛教极其喜欢龙华寺的世俗化融入,更喜欢方星河的方法论,略微修改就能作为教派现实实践的外部支撑——华夏这种文明古国都在这样做,我们作为东亚霸主文化圈里的一员,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呢?

    然后传统佛教就炸了毛,围绕着佛法一顿辩经。

    其实那篇批评,以及后续的争论,压根就没有传到国内,但是真实展现出来整个东南亚对于“文化战争”的敏感程度。

    各国面对着不一样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情况。

    越国南北分裂,南方仍然坚持西化,北方高举“追溯民族正统”之大旗。

    马来内部因为民族意识难以凝聚,几大主体民族各有立场,并且在“意识”问题上矛盾激化,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抑华趋势,而华人则以更加坚决的态度誓死捍卫文化立场。

    印尼情况最糟糕,正处于军政府向民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