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头条带着另一个大人物名字,四版头条带着美国大统领的名字。
然后,【方星河】三个字华丽丽的夹在三个版面中间……
你就说吓不吓人吧?
反正宋租德是惊得浑身一哆嗦,咬在嘴里的油条颤啊颤的,就好像那玩意长在了脸上。
不过这会儿他也顾不得形象,而是满心委屈——小崽种你何德何能啊?怎么配在这种位置的?哪个臭xx写的稿子?
愤愤往下看,作者轶凝。
宋租德沉默了好一会儿,嗓子眼莫名生疼。
客观公允的讲,轶凝老师在文学上的成就不算很高,但她为人温和内敛,细致耐心,所以,在本届作协主席巴金先生重病卧床之后,她实际上已经暂代主席工作。
现在,只要是个混文学圈的人都知道,下一届大概率是轶大姐上任。
所以,你让宋租德骂方星河,骂多脏他都敢,可若是叫他公开对抗轶老师……别闹,哥是个诗人。
重重叹了口气,租德怀着最后万分之一的侥幸,细看文章。
大体上,文章仍然是轶老师的一贯风格,对方星河多有赞誉,借机批评了几句近期舆论界的浮躁乱象,措辞并不激烈,也没有点谁的名。
换言之,攻击力不太够,只是象征意义极强。
然而这就已经足够让宋租德之流难受了,什么常平程一中笑川阎烈山……所有撵着方星河骂的傻狗们集体破防,早餐一口没动,倒是差点把报纸嚼了。
轶老师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小镇做题家,一个极具童趣、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方星河式总结。
方星河特别会做总结,不是我捧他,这是大家公认的。
复旦的陈思和夸他的文风生机勃勃,要我说,是这个孩子本身就生机勃勃,小镇做题家,嘿,多么蓬勃!
搞新概念的那会儿,有几位老编辑不信任他,觉得这孩子是不是太乖僻了些,我信任他,我说这个孩子老实得很,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现在你们再看,他对自己是多么诚挚忠实啊?
我生于小镇,我不甘心老于此烂于此,我要出去看看,城市、山川、江河,未知的广袤世界……我想去,所以真实地讲出来,并且为此努力。
这是一种巨大的向阳力量,这不好吗?这太好了!
青少年们从中得到鼓励,学会老实,学会睁眼看世界,学会想要就去争取,我们将来会因此多出多少可用之材?
最难得的是,他不自卑,他传递的思想里也满是昂扬斗志。
出生于小镇怎么了?
我照样能拿奖能考第一,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其实我们都从广大农村中来,出身低一些本就不值得自卑,只管努力摆脱眼前的困境便是了——就像方星河写的那样,干碎这命运,狂才是少年郎。
纵观他的三篇公开文章,野性与不服输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多好啊,我们特别需要更多这样的孩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智慧,他有,我们所有评委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另一篇文章《读书的附加值》里,附加值的提法就特别好。
词语本身蕴含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方星河在以附加值一词展开论述时,此举本身便有力的证明了学习给他的才智带来的附加值是多么巨大。
不学习,不读书,便不足以有如此深刻的阐发。
赋能的提法更好,我从没有在任何书里看到过这个词,为此我特意请教了清华的经济学教授,他也没有听到过。
他特别震惊,并且赞不绝口。
所以这是方星河个人智慧的结晶,是他对‘读书赋能’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他在学习这方面展现出来一种更大的老实,并不像很多人所嘲讽的那般浮躁。
浮躁一词,是对他的一种极大污蔑。
正相反,他的思考非常深刻,以身为则,向所有公众展示了如何在自己身上叠加价值。
聪明、英俊是他的天生素质,在此基础之上,他常年练武,以野蛮其体魄;热爱学习,以文明其精神;坚持思考,以沉淀其智慧;笔耕不缀,以丰沛其文华。
方星河给自己叠加了很多附加值,所以不止我的孩子喜欢他,我对他同样饱含期待、尊重和敬意。
世上事,知不易,行更难。
方星河能拿到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能考到吉林省中考状元,能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