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打探清楚,请陛下治罪。”
赵扩摆了摆手,道:“朕就是这么随口一说,能不能打探清楚,无关紧要。对了,那赵朔的身世,你们到底打探的怎么样了?他到底是不是我大宋宗室?”
蒙古军都攻打把金国一年多了,大宋皇城司自然非常卖力的搜罗蒙古的情报。
赵朔身为蒙古第一悍将,自然就成了仅次于铁木真的重中之重。
赵朔身具汉人血脉,先祖百十年前流落草原,乃至于赵朔在蒙古立的那些大功,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皇城司自然早就打听清楚了。很自然地,他们猜想到赵朔的宗室出身。
王礼道:“老奴无能,现在依旧没搞清楚这件事。不过……”
“不过什么?”
“据说,赵朔和铁木真长女华筝生的孩子赵赫,脖子上挂着一个长命锁,是他的祖传之物。这长命锁上很可能有些线索,证明他的身份。只是,没有陛下允许,皇城司不敢接近蒙古贵人的家人,这长命锁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还一无所知。”
赵扩道:“那条禁令继续执行。如果因此惹恼了蒙古人或者赵朔驸马,反而得不偿失。”
“那赵朔驸马的身份……”
“再慢慢查即可,不着急。”
大宋宗室都上百万了,赵扩丝毫不担心赵朔能对自己的皇位构成什么威胁,只是对赵朔十分好奇罢了。
赵扩心中暗想,赵朔姓赵,流落草原的时间又那么巧,又拥有类似先祖赵匡胤“打的天下四百军州都姓赵”的绝世武力,十有七八就是先祖赵匡胤的后人了,他的本家。
怎么?
本家能做到的事,赵扩就做不到吗?
虽然赵扩年轻的时候读书过多,没有习武,错失了继承先祖无敌勇力的机会。但是,他是大宋天子啊!
今生能取得的成就,难道就比不上白手起家的赵朔?
当即,赵扩传旨,招群相前来议事。
左丞相兼枢密使钱象祖,右丞相史弥远,参知政事娄机,参知政事郑昭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雷孝友,同知枢密院事楼钥。
这六个人,就是如今的大宋执政群相了。
他们中既有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忠臣,又有阿谀奉承的佞幸之臣。既有清廉自守的谦谦君子,也有贪污纳贿的卑鄙小人。
不过,这六个人之前在对金国的立场上是完全一致的:畏女真大兵如虎,坚决反对开禧北伐。
左丞相钱象祖和右丞相史弥远,更是直接参与了对韩侂胄的暗杀。
但话又说回来,待看了这份皇城司送来的文书之后,他们的立场迅速发生了分化。
很简单的道理,金国山东、山西、河南、东北,确实是被蒙古兵横扫了啊!陕西派往中都的援军,也被铁木真击溃了啊!金国重兵防守中都,却被迫签订了如此《丧权辱国》的协议,这不是说明,金国在中都的重兵,也不怎么样吗?
此时不征金国,更待何时?
对付强大的金国,他们不敢。但是,欺负弱小的金国,还是很有几分兴趣的。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的金国,正是立国以来,最为虚弱的时刻。我大宋应该立即北伐,恢复中原,一雪靖康之耻!”同知枢密院事楼钥首先发言。
他刚当上同知枢密院事,还没一个月呢,正是想要进步的时候。
不过,雷孝友马上表示反对,道:“不可!正是因为,现在金国极其虚弱,我大宋才不能趁人之危。楼枢密,你难道忘了,当初我大宋联金灭辽的惨痛教训了吗?”
楼钥针锋相对,道:“难道,当初我大宋不联金灭辽,辽国就不会被金国灭掉?金国灭掉辽国之后,能不攻打我大宋?依我看,我大宋当初,不是不该联金灭辽,而是对金国丧失了警惕,以至于有了靖康之变。
这次,咱们对蒙古多加小心,加强防备,也就是了。”
参知政事郑昭先道:“话不能这么说,就算不谈当初的联金灭辽是否正确。唇亡齿寒的道理,总是没错的吧?金国本来就奄奄一息了,咱们再攻打金国,金国岂不是马上就要亡国?到了那时候,咱们可要面对,比女真人更凶恶的蒙古人了。”
参知政事娄机忽地心中一动,站起来向着赵扩微微一躬,道:“臣以为,三位宰相说的都有道理。金国遭受如此大败,正是我大宋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万万不可错过。
不过,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在前,咱们这次攻打金国,不能以覆灭金国为目的。”
赵扩心中一动,道:“那咱们的目的,应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