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110章 回归草原,赵赫的小跟班拔都(3/4)

朔以为,拔都会拿着这三样东西,去找赵赫显摆。

    不过,他低估了小孩子的纯真。

    拔都拿着那个他最感兴趣的铜骆驼,和赵赫一起玩去了。

    赵赫很有一点大哥大的样子,不再关注那果下马和精致小刀,而是向随行的人要了水囊,驱动那铜骆驼上的小人动了起来。

    然后,两个小孩一起,眼睛都不眨地看着铜骆驼上的小人表演。

    看着这哥俩在那玩耍,赵朔心怀大悦,他这次还收获了郭宝玉的孙子郭侃。以后这哥仨完全可以组成西征三人组,把亚欧大陆犁一遍!

    心情大好的赵朔当即宣布现在解散,黑骑各归各家,享受天伦之乐。

    赵朔和华筝等人一起,回了自己的大帐。

    赵赫还在外面和拔都玩耍,让伺候的侍女出去,屋内只剩下了夫妻二人。

    赵朔抱着华筝,两人分别了近三年,有说不完的话。

    华筝先是问赵朔这次出征有没有受伤,然后又问赵朔遇没遇到什么危险。

    问完这些,两人开始聊家里的事情。华筝一一跟赵朔清点着。

    比如经常有妇人请她做主,让家里的女儿嫁给苏伦。苏伦是老将的苏和的儿子,按说应该是向苏家提亲。

    但是,苏伦是作为赵朔的代表,去怯薛军中做千夫长的,深深打上了赵朔的印迹。

    苏伦的婚事,恐怕还得是赵朔夫妇做主。

    比如,拖雷随铁木真出征后,他的次子忽睹都出生了。可惜这孩子命不好,刚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

    比如,窝阔台出征后不久,他的四儿子哈剌察儿出生了。据说也是朵列格捏生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到底是窝阔台对朵列格捏甚是宠爱,只和她生孩子?还是这女人用了什么手段?

    说来说去,说到了陆游的儿子陆子布。

    华筝道:“陆子布现在,在草原上很有名声。阿朔,你知不知道?”

    “为何?”赵朔道:“大军出征,草原上除了一万守军之外,只剩下了一些老弱妇孺,他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倒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华筝道:“原来陆子布不是教牧民们认字吗?你们走了之后,他就干脆把附近的小孩子集中起来,教他们学习蒙古文字。”

    “草原广大,他恐怕教不了多少孩子,应该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不是的。孩子们要帮家里干活,不能整天跟他读书。他是每教一天,就换一地方,教另外一批孩童。十天之后再回来,教第一批孩子后面的内容。如此一来,孩子们十天中只有一天读书,家里不会有什么抱怨。而且,他教的孩子也比你预计的多多了。”

    当初陆子布教普通牧民认字的时候,是在一个固定地方。

    谁愿意学就来,不愿意来也不强求。

    现在看来,他是打算从娃娃抓起,在草原上普及文字啊。

    赵朔还是有些疑惑,道:“即便如此,草原太大了,他也就是教几百个孩子吧?这样就能很有名声了?”

    “不单单是这个。”华筝解释道:“陆子步还教小孩子们他编的蒙古语史诗,有歌颂成吉思汗的,有歌颂你的,有歌颂草原牧民的。孩子们学会了之后,又会教给家里的大人。这些史诗传的很快,几乎草原上每个人都听过。

    如此一来,陆子布的名头,也在草原上传遍了。几乎人人都知道,草原上来了个南方来的大才子,叫陆子布。不但教孩子们认字,还写诗歌颂成吉思汗和驸马。”

    这个赵朔懂。

    陆子布编的这些史诗的作用,其实和中原流传的童谣类似,不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最广,而且最能达到政治目的的东西了。

    比如,在河北地区流行的“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那首童谣,不知给他征伐河北,减少了多少麻烦。

    这陆子布还真有点东西。

    他编这些童谣,一方面,让他自己在草原上扬名。

    另外一方面,则加强了成吉思汗和赵朔的威望。

    还有最关键的,促进了蒙古人对南方汉人的好感。

    简直是一举三得。

    “看来,这陆子布是个人才。哪天有空,我见见他。”赵朔说道:“对了,辛弃疾的儿子辛褎怎么样?”

    华筝若有所思,道:“听说,他带着商队,去到了花剌子模,赚了不少钱。咱们这里,离着花剌子模太远了,具体情况就不大清楚了。”

    花剌子模吗?赵朔没想到,辛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