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112章 让西方血流成河!(4/5)

。”

    赵朔要生产棉甲,当然是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清朝成熟棉甲的式样制作了。

    先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

    然后,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

    这种棉甲不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还有很强的防寒的作用。

    不过,现在还不是棉甲大显神威的时候,赵朔最关心的还是用乌兹钢制成的刀枪。

    其实,乌兹钢和华夏的炼钢路线,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代华夏主要用两种办法炼钢,一种灌钢法,是将熟铁和生铁混合在一起进行冶炼。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钢材的产量很高,缺点是质量比较一般。

    另外一种,则是百炼钢法,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生铁,逐步去除杂质,提高钢材的质量。

    而乌兹钢的冶炼方法,则是坩埚炼钢法。将特定的辅料和铁矿石,先在一个坩埚里面制成粗钢。然后,再将生铁、熟铁和一些富碳材料加入,进一步冶炼,得到乌兹钢。

    而且,乌兹钢所需的矿石产自天竺,赵朔这里是没有的。

    不过,所谓钢材嘛,本质是调整含炭量。再加上一些其他材料,调整钢材的性质。

    这个基本原理赵朔是知道的。

    他提纲挈领的指导了哈里什一番,再加上那些来自中都的优秀铁匠的帮助,哈里什终于在一年半以前,练出了符合要求的乌兹钢。又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赵朔麾下的部队刀枪都换成了乌兹钢的制成品。

    标准的大马士刀,是整把刀都是用乌兹钢制成。

    但是,赵朔需要的武器,是能在战场上破甲的重武器,全部用乌兹钢没什么必要,只有刀刃、枪头和斧刃才用了乌兹钢。

    现在赵朔这次来,就是检查一下这些乌兹钢武器的质量,是否稳定。

    “就是这一刀一枪一斧吧。格日勒,你来试验。”

    铁器工坊内,存着一百多件刚刚制好的乌兹钢刀枪以及重斧,赵朔随便取了一把长刀、一杆重铁枪以及一把单面重斧。

    赵朔的力气太大,恐怕不能试出这些武器的真正效果。

    所以,他选择了格日勒。

    格日勒的武艺一直是他最大的短板,比最普通的草原战士强点有限。

    唰!

    格日勒掏出一袭事先准备好的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举起大马士革重刀向着纱巾一刀挥去。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竟然被格日勒的一挥,直接割成了两半。

    这就是大马士革刀最基本,也是最为装逼的应用了。

    华夏人形容宝刀,常用的一句话“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这斩断空中漂浮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比“吹毛断发”还要难上数分。

    十年前,萨拉丁就是在和十字军谈判时玩了这一手,让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

    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

    而现在,大马士革长刀,已经成了赵朔军中的制式装备。

    然后,就是那杆重铁枪了。

    单纯论力量,格日勒可能比普通草原战士还稍微差一些,主要用勤学苦练的技巧取胜。

    不过——

    “杀!”

    随着格日勒一声大喝,那杆装备了乌兹钢的长枪,直接将一具西夏瘊子甲直接破!

    “砍!”

    格日勒屏气凝神,挥动单面斧,硬生生砍穿了三层普通铁甲!

    “好枪!好斧!”

    尽管之前早就见识过这些武器的威力了。但是,这次试验,还是让格日勒发出了一声赞叹。

    赵朔也对这场临时的抽查非常满意,道:“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他取天下无非是靠着甲坚兵利。现在,咱们甲胄是否天下最为坚固,不好说。

    但是,这‘兵利’二字,咱们确实堪称当世第一了。孙威,你做的很好。不仅制成了如此犀利的器械,还兢兢业业,一直保持着质量的稳定。”

    孙威脸涨的通红,大礼参拜,道:“愿为驸马效死!”

    然后,赵朔又参加了一下其他的工坊,抽查了些其他货物的质量。非军械的产品,就难免有些小纰漏了,赵朔温言让孙威注意提升质量,不能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