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平原面积狭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田地甚少。
赵朔要杀来福建平分田地,对于那些官员士大夫影响不大,他们凭什么和赵朔拼命?
这些官员士大夫又都是有后台的,吴渊也不敢逼迫太甚。
靠福建本身的兵力勤王,那就更不靠谱了。
大宋行“强干弱枝”之策,天下强军主要聚集于都城和边境。
在南宋,就是集中于临安、两淮、四川和京湖地区。
福建既不是国都,又不是边境,自然兵力弱的可怜。
十年前,大宋以高出原本就价格高昂的官盐的数倍价格,强行“计口敷盐”。
就这,所售卖的食盐中还掺以灰土,不堪食用。
福建土地贫瘠,除了那些参与海贸的百姓,全部困苦不堪。哪里能吃得起这么贵的盐?直接导致了福建的私盐盛行。
朝廷为了保证收入,又强力镇压,福建处死的私盐贩子超过三千人。
终于,在五年前,福建一个叫晏梦彪的私盐贩子,集合数百名走投无路的盐贩,在宁化南部的潭飞石祭举行武装起义,不到一年时间,兵力就达到五万多人,不仅攻占了福建十数个县城,而且兵进江西,攻占了宜黄、崇仁、金溪等县。
凭福建和江西本地的力量,根本就无法镇压,最后没办法,南宋朝廷派淮西将王祖忠率三千五百名淮西精兵入闽增援,才将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农民起义镇压下去。
现在大宋的食盐策略分毫未改,吴渊敢调一兵一卒出福建吗?就不怕再来一个晏梦彪?
再说了,就算能调福建兵去勤王,那些弱兵有什么用?他们就算倾巢而出,连三千五百个淮西精兵的战力都不如。
吴渊没办法,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大海商的身上。
商人嘛,有什么胆子,敢不听他这个福建安抚使的命令?
而且,这些海商有无数大船,从事海贸。他们出海之后,要和滔天巨浪搏斗,要和当地土著战争,甚至要和临时客串一把海盗的海商搏斗,那些水手是颇有战力的。
如果这些海商肯勤王,福建不就能出一支可战之师了吗?
“安抚使放心,朝廷危难,我们王家绝对不会袖手不管!”
“我们冯家,愿出全力!”
“楚家子弟,尽皆愿意为朝廷效死!”
……
吴渊话音刚落,众海商就纷纷发言慷慨激昂,看那样子,真是好一群大宋的忠臣孝子。
其中一个大食人叫的最为大声,道:“我们蒲家,愿意出大船二十艘,中等船只一百五十艘,兵八千人,为朝廷效力!”
“这么多?”
吴潜大喜过望,来到那大食人近前,道:“你是……泉州蒲家的家主蒲……蒲……”
“蒲开宗!”
那大食人慷慨激昂地道:“我受朝廷大恩,以大食人之身,官居安溪主簿之职,怎敢不为朝廷尽心竭力?说实话,我们蒲家既没有这么多船,也没有这么多兵。但是,为了这次勤王,我不仅联络了福建各地的同族,还有广州的诸多同族,才凑出了如此众多的兵力和船只。”
“非但如此,我还准备亲自领军,让我两个刚刚长大的儿子蒲寿成和蒲寿庚为副,誓保大宋朝廷,与赵朔周旋到底!”
蒲开宗对大宋当然没那么忠心。
在历史记载中,他的儿子蒲寿庚不但主动投降了元朝,而且屠尽了泉州城内的大宋宗室。
不过,这不是赵赫对真神教太狠了吗?一切仿高丽例,对待真神教诸国。
包括泉州蒲氏在内的真神教子民,对赵朔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真神教诸国被蒙古十五万大军攻打,处境十分艰难。
他们已经做好了,分散实力以待将来的准备。
一部分准备退往欧罗巴诸国,请求收留。
另外一部分的退路,就是南方的大宋了。
大宋有万里江山,坚城无数,八千多万子民,赵朔应该攻不下来吧?
所以,他们要宋国的真神教子民,竭力保宋国的安全,并且趁着这场大战夺取宋国的高位。
有朝一日,来个鹊巢鸠占,也未可知!
吴渊可不知道蒲寿庚的所思所想,大喜过望,道:“好!我大宋有你如此忠臣,何愁保不住江山社稷?”
然后,又向其他海商看来,道:“一个番人尚且如此忠于我大宋,何况汝等?诸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