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343章 为置地集团寻找接班人(2/3)

刃有余的。

    所以,从这些来看,韦理很显然也是非常适合的一个人选。

    这么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李加诚为什么会将他赶走呢?

    原因其实颇为直接,林浩然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点:

    经营理念的分歧:李嘉诚与韦理在经营思路上有所不同。韦理擅长企业重组与扭亏,而李嘉诚则更看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战略规划。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人在关键决策上产生冲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

    权力结构的变动:随着李嘉诚在和记黄埔持股比例的上升,他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韦理作为昔日的领航者,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能因此受到挑战。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并推动企业前进,李嘉诚可能认为有必要调整管理层,以更好地贯彻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战略蓝图。

    个人恩怨与职场竞争:李嘉诚成功收购和记黄埔后,韦理曾公开表示不满,称李嘉诚为“空手套白狼”。这种公开的争执无疑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同时,作为职业经理人,韦理也可能感受到了来自李嘉诚的职场压力,从而产生了离职的念头。

    在林浩然看来,以上三点正是李嘉诚决定让韦理离开和记黄埔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一切都与林浩然无关。

    实际上,他就算是聘请韦理,也是短期聘请,比如聘请个两三年,等有合适的人选之后,也同样会换更适合的人选。

    此外,如今置地集团大肆扩张,导致到处都是置地集团的开发项目,这些已经在开发的项目,该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而韦理很显然就非常擅长这些。

    对于1982年前能完成且能回本的项目,自然应继续持有以赚取利润。

    然而,对于那些需两三年才能开发完成的地产项目,则应及时转让,以避免在项目开发完成时恰好遭遇房地产危机,导致无法回本甚至亏损。

    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繁荣上涨之际,最佳策略是尽快转让这些长期项目的开发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是至关重要的!

    负债越小,就越好。

    甚至,林浩然不希望置地集团在地产危机来临的时候,背负任何债务!

    选择马世明还是选择韦理,林浩然倒是有些为难了。

    这两人,都非常优秀。

    至于为何不考虑华人职业经理人?

    原因很简单,这个年代出色的华裔职业经理人,少之又少,像陈寿麟这种能够被英资财团认可的华裔职业经理人,在整个香江,都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

    可陈寿麟需要继续主持港灯集团,林浩然也没打算将他从调离港灯集团。

    因此,不管是怡和洋行还是置地集团,近几年最好还是找洋人职业经理人担任最好。

    等未来,他的旗下企业,逐渐发掘出更多的有才能华裔,这些洋人才会逐渐被替代。

    那么,该选择谁担任职业经理人为好呢?

    林浩然瘫坐在椅子上,思索起来。

    韦理的缺点,其实挺明显的,那就是掌权野心过重,虽然这个缺点在林浩然眼里不算什么缺点,可终究也是一个缺点。

    反倒是马世明,太优秀了。

    或许,可以优先选择马世明,如果无法让马世明放弃创业的想法,转而来为他执掌置地集团,到时候他再选择韦理?

    一个简单的思路,很快便在林浩然的脑海中形成。

    找马世明,如果是别人,或许有一定的难度,可如今怡和洋行已经被他掌控,而马世明在怡和洋行工作了十几年,他的资料,怡和洋行几乎都有,想要找到他,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这时候,肚子里传来一阵咕咕响。

    看了下手表,不知不觉,已经快晚上七点钟了。

    外面的中环街道,乃至对面的九龙尖沙咀一带的高楼大厦,已经华灯初上。

    “该回去了!”林浩然喃喃自言。

    反正,如今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都跑不掉了,他倒是一点都不慌。

    从办公桌上站起身来,林浩然伸了个懒腰,正准备将桌子旁的手拿包拿去,回施勋道别墅去。

    这时候外面却是传来一阵敲门声。

    林浩然走过去,将门打开,外面站着的,却是扭壁坚这位怡和洋行大班。

    “老板,咱们一起去吃个晚餐,正好多聊聊!”扭壁坚笑着说道。

    此刻,如果不是看他的忠诚度还是保持62,林浩然还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