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575章 盯上会德丰洋行?与九龙仓换股?(2/3)

互换,成为九龙仓的股东。

    这样一来,咱们两家合作,未来在商场上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大的天地。”

    林浩然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包裕刚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包裕刚的意图。

    毕竟,八十年代包裕刚做出的两件最大事情,一个是收购九龙仓,另外一个就是收购会德丰洋行。

    只不过,收购会德丰洋行的事情,应该会拖到八十年代中期,因为那个时候,包裕刚才逐渐养精蓄锐,雄心勃勃之下准备继续扩张。

    所以,包裕刚盯上会德丰洋行之事,林浩然并不感到惊讶。

    他惊讶的,不过是对方居然想让他成为九龙仓的股东。

    说实话,他对会德丰洋行实际上兴趣不大。

    原因便是,会德丰洋行在这些年里,一直不断将集团所属地皮物业、拆卸重建、趁地产高潮高价抛售,然后套取资金积极发展航运业,大量订购散货轮船,壮大船队。

    其中包家的环球航运集团这两年所售轮船中,有一部分便是卖给了德丰洋行。

    而会德丰洋行之所以这么做,是会德丰洋行的主席约翰·马登对香江的前途缺乏信心,担心香江迟早归还华夏,因而实施资产的战略转移,使其“浮在公海上”,以策万全。

    可惜的是,正是因为这种战略,让会德丰洋行在之后的航运业萧条期中逐渐负债累累。

    这也是林浩然为何对如今的会德丰洋行没有什么兴趣的原因。

    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也恰好包裕刚也恢复了元气,被包裕刚瞅准时机成功收购,最终让德丰洋行成为了包家商业版图中的重要一块拼图。

    但此刻,林浩然面对包裕刚的提议,心中虽有诸多想法,可他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合作契机。

    即便对会德丰洋行兴趣缺缺,但成为九龙仓股东所带来的潜在利益与影响力,绝对却让他难以拒绝。

    因为,他虽然看不上会德丰洋行,却对九龙仓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九龙仓旗下的海港城感兴趣。

    林浩然在前世的时候,曾经看过一则关于海港城的新闻。

    新闻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写的是海港城这个九龙仓集团旗下核心商场,在2024年,营收达到了91亿港元,而利润则是71.1亿港元。

    也就是说,这家商场给九龙仓所带来的利润,是非常惊人的。

    而前一年,也就是2023年,海港城的利润,也几乎与2024年的利润相差无几。

    靠着收租,一年就赚七十多亿港元的利润,十年就是几百亿港元,而且还能够做到几十年长盛不衰,由此可见,这个产业给九龙仓带来的利润有多么的惊人。

    毕竟,海港城所处的黄金地段,已经决定了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基础。

    它坐拥维多利亚港的核心美景,周边交通便捷,等开业之后,更是汇聚了众多高端品牌和各类特色店铺,无论是购物、餐饮还是娱乐,都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林浩然自然明白,一旦成为九龙仓的股东,他就有机会深度参与到海港城的发展中,分享这份巨大的商业红利。

    说起来,林浩然早就非常馋这个海港城了。

    只不过,当初包裕刚收购九龙仓的时候,林浩然可还没有什么实力,连炒股的钱,都是靠贷款得来的。

    甚至真正的第一桶金,都是靠包裕刚与怡和洋行打架的时候趁机当渔翁所获取的。

    所以,那个时候,他根本没有资格去觊觎九龙仓。

    而等他有实力了之后,包裕刚早已经在九龙仓争夺战之中获取了主动权,他即便再进去,也是无功而返。

    不仅如此,如果真的强硬进场,最终甚至会得罪包裕刚与怡和洋行两方大势力。

    等包裕刚彻底掌控了九龙仓之后,他更是清楚自己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

    所以,最终他也只能遗憾地错过九龙仓。

    如今,他没想到,包裕刚居然主动提出让他成为九龙仓的股东。

    虽然,以九龙仓如今的股权结构,他完全没有机会去对九龙仓控股。

    但是,如果能够成为九龙仓的重要股东,那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甚至,如今九龙仓的股价相比当初包裕刚与怡和洋行竞争时的股价相比,却已经跌了十几倍之多!

    包氏当年收购九龙仓,价格在36~110港元每股,令九龙仓的市值一度超越置地集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