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二百二十章 紧急筹备,备战青龙峡(4/5)

可不是说最近几天就要用完。

    一切都要为后续的出发做准备。

    上千人的营,数百辆战车,机动上千公里,这个工程量可不小。

    没有军区级的后勤帮忙托底,就指望一个营的后勤,差得远呢。

    运输的事刚刚敲定。

    还没等陈默去跟响箭的汪队长照头,远处开过来一辆军车,轰隆隆的在旁边停下。

    刘鹤立,也就是参谋部安排到蓝军营的那名教导员,快步从车上下来。

    一脸急切的拿着地图:“陈营长,老高,你们俩总算是见到人了。”

    “赶紧的,上面已经把军演的地形图,还有我们驻扎的地方,都标定好传真过来了。”

    “在哪?”

    陈默一听这话,当即上前几步,接过地图。

    虽说最近一直讲西北军演,可具体在哪,根本没人告诉他。

    西北地方大了去了。

    “这里就是演习区,上面标定的有范围,还有我们驻军的位置。”

    刘鹤立担心陈默看不懂军用地图的一些标识,还特意伸手点出几个位置。

    陈默也没吭声。

    这地图他拿眼一看,就认出是陆军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只不过范围被圈得更大,包括但不限于这个训练基地。

    青铜峡合同训练基地,1994年就已经开始建了,但这个时候,由于通讯还不发达,加上那是金城军区的地盘,很多其他六大军区的人压根不知道。

    别说青铜峡了。

    就是现在的珠日和也没什么名气,扩建还只存在于会议上。

    陈默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内心长出一口气。

    说实话,如果在青铜峡附近还算好了,至少距离黄龙王沟也就800多公里,没有上千公里那么夸张。

    不是陈默担忧太多,而是长距离机动,非常考验部队的整体素养。

    “两位首长。”陈默看完地图后,先是想了一下,而后快速说道:“你们都是参谋部的老同志了,我就不瞎卖弄。”

    “长距离机动,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严密的作业方案,接下来,训练监督方面交给我就行。”

    “咱们分工合作,你们对一路的给养,补充,日行,押车,紧急医疗这些方面做一下系统的规划和方案。”

    “目前走陆路还不确定有多少,但沿途走哪些路,哪里需要跟交通部门提前沟通,做好开路准备,哪里可以补充油料给养,哪段路设有兵站,能够为我们提供简单宿营。”

    “途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出现伤亡情况,哪个路段有野战医院或者地方医院,能够及时对接,这些咱们都要提前做好统筹考虑。”

    陈默的话语,让高进跟刘鹤立两人全都愣了一下。

    说实话。

    让陈默担任这个蓝军营的营长,他们两个协助,参谋部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年轻干部只是在学校专门学过类似的体系作战。

    懂得怎么带装甲营。

    可他们没想到,陈默连这种陆路机动的筹备细节都清楚。

    这可不像是一个中尉,该懂的东西啊。

    “两位首长,有什么问题吗?”

    陈默注意到高进跟刘鹤立也不回应,只是盯着自己,他还以为自己哪点说岔了。

    “没,没问题。”高进收起地图,抬手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那陈营长,后续的训练你就多盯着点。”

    “机动路线的事,交给我跟老刘。”

    “行!”

    陈默点点头。

    还真不是他们三个在这大惊小怪,一个机动路线而已,搞得这么慎重。

    现实中,数百人开着战车拉着物资,走几百公里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远的不提。

    就说前两年一个例子。

    某部机动处突大队,在发生紧急战情后,全队开往北疆某市,结果中途翻车,一名排长和20多名士兵被倒扣在车厢当中。

    最终排长在内两人牺牲,多人重伤。

    上面一句,要求多长时间内抵达,部队拉出来就能打,这个命令的难度其实非常高。

    要知道,机动处突大队的素养,已经优于野战军80%以上的轻装部队。

    原因很简单,就“处突大队”这4个字,本身就代表着大量实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