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第33章 杀的功臣人头滚滚(2/3)

大夫文种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了“伐吴七术”,帮助勾践成功灭掉吴国,实现复仇并成为春秋一霸。

    然而,吴国灭亡后,勾践的态度发生转变。

    范蠡深知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选择功成身退,并写信劝说文种离开。

    文种却未听从,不久后,勾践听信谗言,怀疑文种有不臣之心,赐给文种一把剑,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无奈自杀。

    勾践通过这种方式,以莫须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种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于对功臣权势过大的担忧,巩固自身统治。

    吴起则更加凄惨些。

    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

    楚悼王重用吴起,吴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官员、废除疏远王族供养等,使楚国国力迅速增强。

    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随着楚悼王去世,旧贵族趁机发动叛乱,攻打吴起。

    他们罗织罪名,将吴起视为破坏楚国旧有秩序的罪魁祸首。

    吴起最终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被射杀,变法也因他的离世而夭折。

    韩信内心煎熬,自己是否选择使用这种方法?他的性格复杂多样,但也有着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难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对付的功臣其实也是自己的兄弟,这么动手段太残忍了吧。

    “该怎么办?”

    统兵能力韩信在行,可对于这种事情韩信经验并不足,他本来认为帮助陛下收割功臣财富给予黔首百姓,恢复汉朝国力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发现,很麻烦。

    本来以为,一道诏令,一把刀,就解决了。

    可行动起来千难万难。

    韩信心绪纷乱,目前朝廷已经在组织动员军队了,三两日内就能准备充足三十万大军,由他率领前往太原,迎击匈奴。

    可在这之前,他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自污’成功,不然的话陛下是绝对不会让他领军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污,以此才能获得陛下的信任。

    他坚信,只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们,让功臣与自己为敌,再击退那匈奴,从此后天子刘邦将对自己不会有任何防备。

    “罢了,杀吧。”韩信摇了摇头,心冰冷了许多,站在国家角度来看的话,这些功臣确实立下了功,合该获得荣华富贵,可现在匈奴来攻国家有难,为何不愿意献出些许田地呢?

    既然他们不愿意献,那就抄家!

    韩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陈平的帮助下罗列罪名,将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狱,本来韩信准备将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脸的刘邦出来,让韩信饶恕这些功臣,只是献出田地就可。

    因此众人保全了一条命。

    也因为此事,韩信彻底成了众臣的公敌。

    做成了这些事情后,刘邦彻底对韩信放心了,韩信也心里踏实的领军出征,迎战匈奴,天子刘邦亲自送韩信至长安城外,见着浩浩荡荡的军队远去,对着身旁的张良缓声道:“好久没见陆煊了,去看看吧。”

    刘邦这段时间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务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韩信对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动不动就要抄家啊。

    这么下去,不会出现什么乱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谁都能看出来韩信之所以如此对待功臣,其背后必然有他这位天子的首肯,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他们不敢怨恨他刘邦而已,只能把怨气撒在韩信身上,估计一个个已经在想办法弄死韩信了。

    这样下去,确实国库更加充盈,百姓田园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种各样的关系聚集在一起,韩信和他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么?

    真的发生大乱,比如功臣集体联合起来...刘邦想了又想,很是担忧。

    刘邦心中担忧,想询问陆煊是否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拉着张良就来到陆煊的小屋,正好今天问完了安排陆煊去院子里居住。

    到了陆煊这里,短暂闲聊片刻后,刘邦就问出了心中的担忧。

    “陆君,历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会造成何等局面和后果?”

    刘邦这么一问,却让陆煊神情微顿。

    大肆清理功臣?

    历史上自然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