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第5章 李善长会谋反!什么,韩信谋反了?(3/4)

r>
    掌握先知先觉信息的后世人,太可怕了。

    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两人就在这里互相安慰了一番,各自对了对话,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决口不承认现在就是汉朝,这才再次进了屋子里。

    张良给陆煊敷药。

    陆煊已经感到麻木了,敷吧,敷吧,反正在失明的日子里面,有人能陪着他就好。

    不然,太难熬了。

    “陆君,我方才出去取药的时候,顺便打听了一番,倒是不清楚现在王朝是哪一年了。”

    “不过,我倒是听说,王朝初建不久,陛下对于改善民生,很关注啊,是否有改善民生的好方法?”

    张良询问,陆煊这边思绪涌动,就在这时,刘邦忽然问道:“我也询问了一些人,听说了些事情。”

    “目前中原王朝那边刚刚建立,很多功臣似乎倚仗自身功勋,目无法度啊,甚至还有人不尊王令、蠢蠢欲动准备谋反。陆君,这种事情是否有好的建议,我觉得若是你能给出一套合理的方法,皇帝那边应该会很重视。”

    张良想的是民生,诚然,刘邦身为大汉帝王,想的也是这些,可目前这个时期他更在乎的是手底下的异姓王。

    这些人暗自招兵买马,胡作非为。

    根本不将他的天子号令放在眼中。

    谋反,是迟早的事情。

    而这些人中,韩信的威胁最大,他最担心的就是各地诸侯王同时谋反,犹如当初的项羽那般与整个天下为敌。

    发生这种事情的话,恐怕他都会感到绝望。

    陆煊听了两人的话,心中一抖。

    改善民生这件事情,他记在心里了,这倒是容易。

    可功臣目无法度,让他想起了耳熟能详的一件事情。

    朱元璋大肆清理开国功臣!

    比如,韩国公李善长!

    难道说,目前明朝已经到了‘胡惟庸案’这个进度了么?

    看似后世上网络上总说,胡惟庸是因为太能活了,被朱元璋清理。

    如:两千年前,司马懿在洛水河畔,朝天开出了一枪,擦过李靖的头皮,正中李善长的眉心。

    实则,李善长某些方面确实做的太过分了,真真正正的做到了目无法度的地步。

    历史上,李善长可谓是独断专行。

    如朱元璋生病让他代理政务期间,他遇事不请示朱元璋,直接自作主张,甚至在朱元璋生病半个月不能上朝时,也未去探望,还阻拦儿子李祺去探望,其儿子李祺娶了朱元璋女儿临安公主后,也和他一样对朱元璋的病置若罔闻,这种对皇帝病情的漠视和擅权行为,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挑衅,而李善长作为淮西集团的领袖,大力提拔和任用淮西人士,形成了庞大的势力集团,这又对皇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胡惟庸就是他大力举荐的。

    后来胡惟庸成为丞相,两人关系密切,在朝廷中互相扶持,党同伐异,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平衡和正常秩序。

    李善长之所以被清算,胡惟庸付出了不少功劳,洪武年间胡惟庸意图谋反,曾多次拉拢李善长,李善长虽未明确答应,但也未向朱元璋告发,甚至在胡惟庸告知其谋反计划并许以淮西王的承诺时,他也只是说自己老了,让胡惟庸好自为之,这种知情不报的行为在朱元璋看来是一种背叛,严重违背了为臣之道。

    最严重的事情,就是李善长私自调兵了。

    李善长告老还乡后,为了修自家的宅院,竟然向武将汤和借兵三百人,在封建王朝,私自调用军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这一行为触动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经,也让朱元璋对他的忠诚度和动机产生了更深的怀疑.。

    今天能调三百,明天是不是就能调三千,后天是不是就能调三万了?

    今天修自家宅院,明天是不是就修自家皇宫了?

    除此之外,李善长惹怒朱元璋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亲信丁斌因犯法被朱元璋流放,李善长却上书为其求情,此举引发朱元璋不满,后经审问丁斌,引出了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与胡惟庸合谋谋反的罪行,进一步将李善长卷入其中;蓝玉北征时,在捕鱼儿海抓到胡惟庸通敌的奸细封绩,李善长不但知道此事,还将其隐匿不报。

    李善长的种种行为,已经根本性的触怒了朱元璋的底线。

    思索至此,陆煊缓声道:“王朝初建,确实有很多勋贵目无法度,藐视王法。”

    “甚至,有人包含谋反之心。”

    “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