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导演的诞生》

第149章 不愧是大导演!哈里森·福特,彻底服了!(2/6)

,路知远光是脑海里想一想,就有些忍俊不禁。

    不过,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这一对主仆,虽然名义上是反派……但作为青少年电影,青少年是不能成为反派的。

    哪怕干了错事,也是一时糊涂,或者被蒙蔽了,本心不是坏的。

    换言之,这部电影里面,所有的坏事,应该都是【荷兰弟】的资本家老爸干的。

    “兄弟,这里拍摄的很顺利,剩下还有两个场景。南非的庞特塔,以及慕士塔格峰……”

    “我估摸着,庞特塔那边的剧情,三天就能拍完。”

    “慕士塔格峰那边,让小苏去守着,只需要找一个你喜欢的天气,出现那种光影效果,就让小苏带着摄制组,多拍一点镜头,你远程控制。”

    “我个人的建议是,你本人根本不用冒这个风险,跑去3500米的冰山上,就为了拍这么一个镜头。”

    “一来,太浪费精力。”

    “二来,你这个身体素质,我怕你高原反应。到时候,倒在山上,我没法跟其他人交代。”

    忻玉坤算了一下时间,从2月底开始拍摄,现在才4月半。

    5月份之前,肯定能够将其他剧情都拍完,就等慕士塔格峰那一个世界名画。

    如果顺利的话,6月份之前,真实拍摄的这部分剧情,应该就能杀青。

    绿幕拍摄,最多一个月。

    也就是说,到了7月初,整部电影耗时4个月,应该就能彻底杀青。

    至于特效……

    史瓦西那边带着【黑洞视界】100多个员工,拿到前期拍摄素材之后,已经开始制作了。

    每隔几天,史瓦西那边都会有预览素材,发给路知远确定。

    不过,即使如此,整个后期特效制作,也需要长达五六个月。

    特效电影,就是这一点麻烦。

    不是工作人员不给力,这家公司100多个员工,几乎都是996开工的,不能说他们不努力,不够牛马。

    主要还是算力和服务器的问题。

    说一组简单的数字。

    4K影片,单帧渲染需处理约800万像素,而IMAX规格的像素量翻倍,达到1600万像素。

    一部含60分钟特效的电影,大概约10万帧,需消耗数千万小时的算力。

    幸好,卡梅隆搞出了3D预览效果。

    可以提前查看一下预览。

    要不然的话,每次拍完,软件渲染一次,就得花好几天,一看效果不行,重新再渲染。

    几次反工,一个月就过去了。

    【黑洞视界】这个团队,能够在半年之内把《铁甲钢拳》的特效做完,已经是王牌团队了。

    要知道,《阿凡达》的特效,足足做了两年,差点把制片公司的老总给熬走!

    “坤哥,你多心了。”

    “有直升机将我送上去,又不要我自己爬山,我怕什么高原反应?大不了,我随身带氧气瓶。”

    路知远对于高原反应什么的,一点也不在乎。

    他又不是去爬山。

    “坤哥,你知道吗?我去过很多地方,有很多地方的山川,可以称得上是壮丽。但只有我们国家的西北风景,才能称得上壮美。”

    “那种冰雪融化,滴滴卷入溪流当中,从西往东,滚滚浩荡而前……化为长江黄河,孕育5000年文化。”

    “我要拍出这种历史奔腾的感觉。”

    “虽然,我也知道,现在的我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我想试一试。”

    没有天赋,路知远不想认命。

    就是想试一试。

    反正,预算还没花完呢,让自己任性一下怎么了?

    路知远有一个小目标,希望在每一部电影里面,都拍出一幅世界名画。

    而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让一个画面,变成世界名画?

    必须包括三个要素。

    艺术价值,重大历史意义,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升级》当中,涠洲岛台风天的那一幕,勉强达到了路知远心目当中的世界名画的门槛。

    艺术价值,自然不必多提。

    那一幕的光影效果,以及电影当中各种角色的命运,都已经隐含在这幅画当中。

    网上关于这幅画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