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410章 借鸡生蛋(2/3)

算硬件成本比,4600卢比。”阿希什回答。

    “这么高?”罗恩忍不住咋舌。

    “老板,我们已经用了最便宜的材料。黑白屏、镍氢电池、电路板和外壳全部由苏尔电器自己生产,但是芯片太贵,占据了40%以上的成本。”

    摆在他们面前的这部手机,用的是德州仪器的芯片。属于低端产品系列,仅能满足功能机最基本的需求。

    就这种破烂货,还卖40美元一颗,全在给老外交专利费。

    或许他们研发时花了大力气,但这种芯片不是最新产品,此前早就卖了好几年。

    如今平摊到每颗芯片上的成本,可能不到5美元,你完全想象不到这其中的暴利。

    就这如果你想大批量订货,那还得看供应商的脸色。

    也不是没有便宜的芯片,比如NEC自己就有,价格比德州仪器便宜了20%左右。

    但罗恩不敢用啊,他们本就在挖NEC的根,对方反手把芯片一卡,那还玩个屁。

    所以当初在设计时,他就和华子关照。芯片一定要选欧美的,不能被NEC抓到把柄。

    这不,代价就来了,成本太高。

    4600卢比的硬件成本,想要不亏本,售价至少在6000卢比。

    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进口品牌,它们的定价往往在1.5万卢比以上,净利润率能达到恐怖的30%-40%。

    手机已经成为当前利润率最高的电子产品,前提是自主可控。

    苏尔的手机要想达到那种程度,那得卖1万-1.2万卢比。

    说实话这个价格在进口货面前,没什么竞争力。

    不仅贵,技术还落后一大截。

    他们卖的是低端功能机,人家卖的是最新技术产品,加了很多功能。

    性价比太低,且不能提供额外的情绪价值。

    能掏得起上万卢比买手机的人,不介意多加一点,买国外牌子。

    “市场部核算后,认为定什么价格合适?”

    “8000卢比,否则很难有市场。”

    罗恩叹了口气,他现在也尝到了东大同行的痛苦。

    想要市场,那就不能保证利润率,只能薄利多销。

    他做手机的初衷,就是想尽快扩大移动用户的规模,这样印度移动、金翅鸟、苏尔电器都会搭上顺风车,迅猛发展。

    所以手机定价不能太高,否则没人买得起,后面的都是空谈。

    8000卢比,对普通人来说依旧太贵。

    结果苏尔电器赚的钱也没多少,只有两千卢比。跟VCD差不多,还没部分彩色电视机的利润高。

    这就是卡脖子的痛苦,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

    “先按照这个价格做,不管怎么说要先把我们的手机产品推出来。”

    “是,老板。”

    竖棋很重要,赚不赚钱,好不好另说,东西得有。

    “如果批量生产后,成本压下来,我们就降价。我的理想目标是六千卢比,这个价位才适合现在的白领阶层。”

    “老板,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主要成本在芯片上。”阿希什有些为难。

    手机如果有明显幅度的降价,那必定是芯片的原因。

    但是这个话语权不在他们手上,其他零件本地化后也压不到这种程度。

    “我知道,我们尽力而为,能降一点是一点.”罗恩手指轻敲桌面。

    8000卢比的价格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尽管这对比进口货已经便宜了差不多一半。

    按照常理来说,一件商品有价格腰斩的替代品出现,必然会出现热销潮流。

    只是这一点在印度很难复现,它的情况很特殊。

    原因就是贫富差距过大!

    富人富到流油,穷人穷到无立锥之地。

    两三万卢比对上层人士来说洒洒水,他们根本不在乎。

    砍掉一半后,上万卢比依旧是普通人不可跨越的鸿沟。

    金字塔的塔尖太高,削掉一截,芸芸众生还是够不着。

    孟买现在大多数白领的薪资也就六七千卢比,少数能接近一万。

    苏尔手机如果卖8000卢比,可能只有小半白领会买单。

    不过这已经是进步,至少手机不会再是大老板和精英阶层的特权产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