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2/3)


    这不到四百名士卒中,大部分是两年兵,少部分是一年兵,扩编之后,这两幢将以新兵为主,老兵只占三分之一。

    一至三幢一千八百余兵中,一年兵占了三分之二,两年兵占了两成多,三四年的兵还不到一成。

    第一幢参加过屠杀鲜卑的战斗,有所战损,补充缺额之后,整体战斗力应该是五个幢里面最强的。

    总体而言,第一幢战斗力最强,二、三幢次之,四、五幢再次之。

    今年还会组建第六幢,大概在三四月间。

    第一批东海学兵中又有十余人满十五岁,洛阳二期中则有二十余人满十五岁,且学习快三年了。太原三期子弟中,到四月份会有一批人学习满两年,年纪也合适。

    这些人加起来,差不多可以按照旧架构组建满编的一幢六百人。

    老规矩,还是招募一张白纸的新人,学生兵从伍长、什长、队主做起,锻炼自己的能力,一到两年后扩军之时,再让他们各升一级,为自己掌控更多的兵马。

    去年年底回到洛阳时,邵勋还带回了一批长安百姓,主要是女人和少年。

    鲜卑在长安杀了一万多人,许多少年成了孤儿。

    很多女人失去了亲人,虽然她们本人侥幸活了下来。

    这部分人自愿跟着邵勋来洛阳,陆陆续续都安置好了——银枪军的大头兵们,对这些遭受过不幸的女人还真的很感兴趣,认为她们比庄户家的女子好看多了,故十分抢手,已有不少对成婚了。

    妈的,人人都是曹贼。

    总计168名长安少年被编为第五期学生兵,今年正式接受教育。

    东海一期、洛阳二期、太原三期、梁国四期、长安五期,基本已经形成完备的梯队建设了。

    人数也比较多,邵勋甚至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的教学,只制定计划、参与管理。

    文墨方面有专人教,武技则聘请了武师。

    邵勋的角色,更像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同时负责解决学生们的生活问题。

    源源不断地制造粗通文墨、初步武艺入门的学生兵,从底层军官干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有点工业化流水线的味道了。

    毫无疑问,银枪军的成长与壮大是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邵勋主要还是靠禁军和长剑军这种现成的队伍打天下,但他相信,总有一天银枪军会挑起大梁,成为他的核心武力。

    那个时间节点,说不定就是在天下最为混乱的时候。

    当乐氏端着煮好的茶水来到庭院时,邵、卢、庾三人早已离开。

    而这个时候,山脚下已经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她连忙放下茶水,冲进了卧房,取下墙体上一块木板,透过菱格形的窗口,俯瞰而下。

    整整三千名士兵正鱼贯而行,在一片空地上列阵。

    他们身披铁铠,腰间插着弓梢、箭囊、环首刀,手臂上还绑着个小圆盾。

    不一会儿,略有些乱糟糟的阵型便列好了。

    乐氏趴在窗口,目光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那个男人。

    他穿着大红色的戎袍,身披金甲,左手挽马缰,右手高举。

    每至一处,立刻有人带头高呼。

    “万胜”的声音此起彼伏,永不停歇,震得山上的鸟兽都有些骚动,震得远处驿道上的车马都下意识加快了脚步。

    乐氏看了好久,才悄悄把木板封上,然后站在卧房中一块有些松动的地砖上,绣履踏啊踏,嘴角带着笑容。

    山下的卢志则有些吃惊。

    庾亮更是大张着嘴巴,仿佛处于失神状态。

    三千甲士?!

    经历了这几年的战争,他不是一点不知兵。至少,他清楚一个军阵里面不需要人人都披铁铠,很多时候只要最前面那几排人有就勉强可上阵了。

    三千身披铁铠的甲士,配个一万轻甲、无甲士卒,拉出去就是一万多兵马啊,还是挺正规的那种。

    难怪、难怪了……

    他突然间有些羡慕,背靠洛阳朝廷,本身又是禁军大将,这起家速度确实快。

    不过,他也清楚,小郎君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身上已经有五六处伤疤了。

    这些家业,都是拿命搏来的。

    这个世道,对肯拿命来搏的人越来越友好了。

    世家子如果还想依靠家族世代积累来和他们拼,不一定拼得过啊。

    世家大族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