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七十七章 纪功碑(2/3)

实擅长这个。但鲁阳侯本身一定也精于此道,不然如何能这般驾轻就熟?

    褚翜跟了过来,拱手作揖。

    乐凯连忙回礼。一番寒暄后,得知此人出身阳翟褚氏,算是鲁阳侯控制区的土著世家了。

    他不动声色,跟在邵勋身后,暗道前年、去年还没几个世家投靠鲁阳侯呢。今年以来,数量明显增多了,乱世真是武人绝好的舞台啊。

    他们光芒四射,意气风发,每个人都要求着他们。

    他们不需要玩弄什么手段,他们也不擅长这个。就凭借硬实力,教你无可奈何。

    就像纪功碑文所说“兴雷霆之怒,行原野之诛”,一口气在野马冈诛六万凶徒,比什么都管用,比什么都震撼人心——你日哭夜哭,哭得死石勒的六万大军么?

    投靠这样的人,哪怕他一时没法开府,没法给予幕职,也是值得的啊。

    ******

    回到邺城后,乐凯跟在邵勋后面,又见了一波客人。

    这些人多为河北小姓或寒素士人,甚至还有不少没门第的地方豪强,听闻野马冈之战后,慕名而来。

    邵勋对他们很客气,一一交谈之后,置酒饮宴,至夜方散。

    “君侯何日班师?”回到邵勋的临时住所后,乐凯迫不及待地问道。

    “快了,就这几天吧,将士们还急着回家过年呢。”邵勋让唐剑煮了一壶茶,然后与乐凯、褚翜三人共饮。

    “大军一撤,河北故态复萌,一切照旧,不都白费了么?”乐凯问道。

    “所以要弘绪来帮我啊。”邵勋说道。

    “我要侍奉母亲,怕是难以离家。”乐凯摇了摇头,道:“三弟弘范,或能助君侯一臂之力。”

    “哦?弘范本领如何?”邵勋问道。

    “善经史,也学过刀矛之术,或可勉力一试。”

    “也罢,那就让弘范来试试吧。”邵勋拍板道。

    他确实快要撤军了。

    他的基本盘不在这里,将士们也归心似箭,不可能留在河北。但打赢了这一仗,不做点什么总觉得亏得慌。

    但他也不能派个心腹部将留在这里当官,那太可惜了。

    人不是忠诚度永远满级的机器,时间长了,“心腹”也不心腹了,必生嫌隙。

    思来想去,只能派个有紧密利益关联的亲族留此镇守,南阳乐氏就很合适。

    而且他们家族必然有入仕的途径或名额,比邵勋手底下那帮泥腿子出身的将领容易得官多了。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乐氏都是最合适的。

    唯一需要担心的,大概就是乐谟乐弘范有没有能力控制住顿丘郡了。

    这需要他自己努力。

    邵勋不可能把银枪军、牙门军这些部队留在这边给他支持,这等于是肉包子打狗,给人送部队呢。而且将士们也不愿意与家人常年分离,除非你让他们举家搬迁至顿丘郡,但那样的话,这些人还属于你么?

    河北与梁县,在洛阳横亘中间,且面临着匈奴威胁的情况下,必然只能居其一。

    两个都拿在手里,那是考验别人的忠心呢。

    既然如此,不如交给附庸或盟友。

    汲郡庾家如是,顿丘乐家亦如是,即便将来丢了也不心疼。他只想给试图整合河北的人制造阻碍,拖延他的脚步罢了。

    天下丧乱,大家都在赛跑,有时候争的就是那一线之机罢了。

    “义从军人数已破千。”邵勋遣人喊来了满昱,吩咐道:“你即刻遍访诸队,询问河北籍将士,有无愿意前往顿丘为郡兵者。”

    “诺。”满昱很快离去了。

    “我估摸着,义从军能有千人留下来当兵。他们打过王桑、刘灵、石超等人,并非没上过阵的新丁。有不少人甚至自备马匹、器械,会骑射、会马战,我都留给弘范。”邵勋又看向乐凯,说道:“顿丘父老,这些时日我也接见了不少。明天我带你一一拜会,或能再收些部曲、钱粮。南阳那边,最好拣选少许精锐至顿丘,充任郡兵骨干,方便统御。有了这些人,弘范便可粗粗站稳脚跟了。接下来怎么做,可多学学汲郡庾公。匈奴入侵之时,两家可互为援应。若陆路不通,便走水路,自河上运兵、运粮,当可避开匈奴骑军抄截。”

    邵勋想得很多,方方面面都说给乐凯听了,生怕他不知道。

    但他说得越多,乐凯越是面露难色,因为他发现顿丘太守真不是什么好职位,战争风险非常之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