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章 中邪(2/3)

辅兵丁壮们本来还心中惴惴,担心会不会被匈奴骑兵冲垮,待见到他们只想着逃命,还手都不敢时,勇气暴增,纷纷加快脚步,拦了上去。

    长枪戳刺、木棓砸人、钩镰枪钩马腿,杀得匈奴人仰马翻。

    战争是勇气和意志的较量。

    这些辅兵丁壮们战斗力其实很一般,正常情况野战,估计要被匈奴骑兵玩死。

    但在这会,他们却士气高涨,鼓噪而进,勇不可当。

    反观匈奴人,脑子里只有逃命一个想法,敢于停下来组织反冲击的人极少,且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汹涌的步兵人潮之中。

    辅兵丁壮们也不管这些逃跑的匈奴骑兵,任其自去,然后稍稍整了下队形,沿着隘道,从南向北进攻。

    隘道内还有少许残存的匈奴骑兵,见到后方来了晋兵时,亡魂大冒,拼了命地催马,向北逃窜。

    看,这就是排兵布阵的奇妙之处了。

    三千辅兵丁壮如果安排在隘道北口,就会直面夺路而逃的匈奴骑兵,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难以预料。有极大可能,这些人要被冲垮。即便不垮,也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惨重损失,毕竟他们装备很差,战斗力也不行,更无多少战斗经验。

    但如果你把他们放在敌军屁股后面,在敌人心无战意的情况下,就能超水平发挥。

    非老于战阵之辈,玩不出这种花样。

    辅兵丁壮冲进来后,东西二塬上的牙门军将士也下了山,与其汇合。

    隘道中全是人马尸体,血腥气冲天而起。但儿郎们却十分兴奋,并力向北,杀声震天。

    路上遇到匈奴伤兵,直接仁慈地补上一刀。

    遇到落单的贼人,远了射箭,近了长枪戳刺,杀得十分痛快。

    而在此时的隘道北口,段雄率领的具装甲骑冲了三四次后,终于冲不动了。

    他们的战果也是惊人的:直接斩杀了超过三百匈奴骑兵,更是直接打散了他们的建制,令其丧胆,慌不择路,莫有斗志。

    章古、余安二人在隘道中匆匆一点计,杀贼逾千。

    隘道南口亦击杀贼人四百余。

    他们这一通埋伏,以轻微的伤亡代价,获得了斩首一千八百级的效果,可谓辉煌的大胜。

    而且,据抓获的俘虏指认,还有一位名为呼延宏的外戚子弟被乱箭射死……

    ******

    战斗并未完全结束。

    刘灵在冲到距陕县数里之处时,遇到了回返的七百余骑。

    这些人要么是在前面探路的轻骑,要么是被章古、余安二人放过的前队,听闻后方遭到埋伏之后,立刻返身驰援,结果半路遇到了狼狈奔来的刘灵。

    刘灵身边只有两百余骑了。

    众人停下歇马,吃些食水,并派人收容散卒。

    至午后,又有三四百骑来投。

    看着渐渐壮大的部伍,刘灵惊魂稍定,长叹一声后,对众人说道:“沿原路返回已然不可能,不如一路向东,找渡船返回北岸,如何?”

    众人也没什么心气了,纷纷应是。

    出征之前,他们是气势逼人的五千骑兵,仿佛天下之大,随处都可去得,没人挡得住他们,没人追得上他们。

    如果邵贼主力仍在大阳,那么他们就发挥骑兵超卓的机动性,奔袭百里,将浮桥占住,乃至破坏浮桥,把邵贼的主力大军堵在北岸。

    到了那时候,他就只能仓皇东撤,翻越王屋山,出轵关陉,进入河内。

    这個撤退是仓促的、狼狈的,必然要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还要面临大汉步骑的追击,损失必然不小。

    如果他留在大阳不走,那就更好了,几万骑兵压过来,他就只能退守城池。然后十万步兵掘壕三重,围也把大阳围死了。

    楚王殿下制定的这个计划没有任何问题,行动也非常果断,从弘农城外出发,一路急行军,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奈何邵贼奸猾,提前预判了他们的计划,七里隘设伏,把他们杀得狼狈不堪。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输了就要认,找个机会撤回去要紧。

    楚王所领兵马不过是前锋罢了,大汉十五万步骑主力尚未出发,过阵子再来报仇。

    休息完毕后,刘灵带着众人上马,一路向西北方向而去。

    在靠近陕县的时候,前方突然间冒出了数百骑。

    对方似乎也很惊讶,没想到能在陕县郊野遇到匈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