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置(2/3)

他与石勒、王弥的处境是一样的。

    石、王现在受到刘汉朝廷的钳制,没法自立,更不敢自立。

    陈侯同样有野心,但目前这个阶段,他也不敢自立。

    但如果有了这些安置下来的流民,则大不一样。

    他们就相当于陈侯的部曲,不再是王民矣。

    五月二十八日,陈颜率领部分船队离开了陈县,返回合肥,装载下一批漕粮。

    而听闻消息,往陈县、阳夏一带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

    ******

    五月最后一天,豫州刺史卢志抵达了陈县。

    他第一件事就是拜访谢裒、袁冲二人。

    五月将过,蝗虫是越来越少了,局势也越来越明晰。

    南下颍川劫掠的支雄所部因筹集不到足够的粮食,狼狈溃逃,又遭府兵追杀,死伤惨重。

    夔安则直接退回了陈留,拼了老命掳掠。

    闻支、夔二部皆退,活动于梁国一带的桃豹也不敢南下了,经济阴往濮阳方向退兵。

    他这一路算是损失最小的,但退兵途中,依然有一部分人因为缺粮而溃散。

    正应了那句话:“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当然,阴暗点说,这对石勒或许不是坏事吧。

    在缺粮的大环境下,拉起大量羸兵,希望靠人数获胜,终究风险太大。一旦抢掠不到足够的粮食,内部就要面临极大的动乱。

    死伤、溃散个一两万人,或许还帮他减轻负担了。

    “此番退贼兵,诸君功莫大焉。”卢志一上来就恭维了两句。

    “旱蝗交至,又哪有余粮给石勒养兵。”袁冲苦笑一声,道:“再者,退敌终究还是仰仗了陈侯的威名。”

    谢裒亦道:“若非陈侯、使君在,陈郡、颍川上下一心,退兵恐非易事。”

    卢志听完微笑不语。

    这就是态度。

    事实上,即便没有他和陈侯在,石勒这会也不太可能南下。

    此人毕竟是汉臣,没有刘汉朝廷的命令,他如何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自行其是?找死么?

    除非荆州出现绝佳机会,让刘汉朝廷看到攻取这些州郡的可能,才会派石勒或王弥深入豫州南下。

    “二位既知陈侯之好,而今却有一桩难事,需得二位帮忙。”卢志拍了拍手,让随从从门外进来。

    袁冲、谢裒二人心中一个咯噔,不会是找他们要粮吧?

    说实话,他们也缺得厉害,毕竟今年的收成算是没了。

    底下又有这么多部曲庄客要养,真拿不出粮食——部曲、庄客依附于你,就是为了活命,你若连这都不能保障,那就等于毁了契约,家族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世间从来没有只享受好处却不付出义务的事情,得到什么就必然要付出什么。

    还好,随从摊开的是一份地图,这让二人稍稍松了一口气。

    “连续两年天灾,又交杂着不少战事。”卢志指着舆图,在睢阳渠、涡水一带划来划去,道:“有些人死于天灾兵祸,有些人灰心失望,南渡而去,空出了不少土地。”

    谢裒看着地图,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其实他有些无所谓,因为他不太想留在中原了,想去江南寻一地安家,继续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阳夏的土地,对他而言没那么重要了。

    袁冲是老狐狸。谢裒能明白的事情,他又如何想不到?但他不动声色,继续听着。

    “君侯想把这些地归拢起来,统一安置流民。”卢志说道:“但其中有些田地似乎是有主的,需得置换一下……”

    场中一时间有些安静。

    理论上来说,陈侯没让袁、谢两家吃亏,置换土地嘛,又不是白要你的。

    但问题是,他们现在的土地是连成一片的。这样方便管理,更便于自保。

    置换给他们的土地,却不一定能与现下的田地连成一片了。派庄客去耕作的话,又要额外安置,就不说费用的问题了,安全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啊,因为家族的力量被分散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两千户百姓聚在一起耕作,与分成四地、每地五百户相比,哪个更安全一些?

    肯定是前者了。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继续置换,尽可能把土地连成一片。

    但这个事情就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