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九十六章 会玩(2/3)

   “一会趁热吃了。”

    “我现在就要吃。”

    “现在不行。”

    “为何?”

    随后便是女人娇嗔的声音传来。

    王澄悄悄探出头,发现侄女整个人被邵勋抱在怀中。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邵勋搂着侄女纤腰的手逐渐下移,在臀上轻轻揉捏着。

    侄女只哼哼了两声,就没别的表示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王澄目瞪口呆。

    往日春游,有登徒子不过口花花几句,就差点被侄女打。邵勋的手到现在还放在侄女的臀上,侄女就只是脸红,连骂都没骂,更别说打了。

    这……

    咦?

    王澄分出一只手,擦了擦眼睛,借着墙边的火光望过去。

    陈公身上的那件蓝袍好眼熟啊!那不是处仲最喜欢的衣服么?怎么穿到陈公身上了?

    一瞬间,他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每一种都只会让他——更加目瞪口呆!

    他失魂落魄地下了梯子,默默走回房间。

    王惠风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写写画画。

    王澄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没说,最终只道:“陈公自广成泽而来?”

    王惠风嗯了一声,继续提笔写字。

    “就知道看书写字。”王澄无奈道。

    王惠风又嗯了一声,还在写字。

    “邵勋有没有——对伱做什么?”片刻之后,王澄忍不住问道。

    “叔叔还请慎言。”王惠风抬起头,皱眉道。

    王澄一窒。

    明明是晚辈,他却从惠风的眼中看到了责备、不悦等情绪。

    见了鬼了!王澄暗恼,这侄女太过正经,竟然让他这个叔叔感到不自在。

    “你在写什么?”为了化解尴尬,他转移话题道。

    王惠风停下了笔,解释道:“昨日陈公前来拜会,请我算一算若给百姓授田,需几亩园宅地、几亩桑麻田、几亩粮田。”

    王澄疑惑地看了侄女一眼。

    他不信邵勋的目的如此单纯,而是别有所图,于是问道:“果真?”

    王惠风的脸上露出佩服的表情,低头看了看纸上的字,说道:“陈公谈了很多。他说应给百姓田三十亩,其中二十亩种粟麦,两年三熟,十亩种桑麻,缫丝织布。另给五亩宅院,供百姓起屋,亦可遍植竹木、果树,或辟为菜畦。”

    “如果是下田,则倍给之,或用林草之地充抵。”

    “陈公还提了桑下种麦之法。”王惠风抽出一张纸,递给王澄。

    王澄拿起一看,最上面是一句诗: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

    笔迹似乎不是侄女的,难道是邵勋写的?他们已经亲密到这种程度了?他忍不住抬头看了眼侄女,欲言又止。

    王惠风聪慧无比,只坦然看着叔叔,不想解释什么。

    王澄低下头,继续看着。

    看完后,嗤笑一声,道:“桑下种豆,我亦在别处见过,不稀奇。”

    王惠风点了点头,道:“陈公说天下之事,难在推而广之。桑下种麦之法,确实已有,然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若能尽推之,则百姓大获其利。”

    桑下套种农作物首见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种的是绿豆、小豆。

    到了中晚唐,不但商业大繁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各藩镇农民们开始在桑下套种粟麦,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套种理论,连合适的桑树、农作物密度都有经验了——“太寡则乏于帛,太多则暴于田。”

    就极端情况来说,如果田地足够多,完全可以在农田中遍植桑树,每亩地最多可种四五十株,以牺牲粮食产量为代价获得更多的绢帛。

    但一般不这么极端,大部分农田还是拿来种粮食,部分田地种桑树,桑下还可套种部分农作物,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如果能在整個河南推广,那么百姓将收入大增,日子也会更好。

    “邵勋他不是好人……”王澄低声说了一句。

    王惠风有些讶然,不置可否。

    事实上,她对邵勋印象很不错。

    这两天他们谈了很多。

    邵勋想了很多让百姓提高粮食、桑麻产量的办法,她很感兴趣。

    邵勋又提了他心目中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