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七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2/3)

,听闻都督刘弘在给南下之人分地——至于那些地怎么来的,那当然得感谢张昌了,没有战乱,就不会有“无主之地”。

    新得之地往往错过了春播时机,只能种些短生长期的杂粮了——主要是豆子。

    在战争威胁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这是最合适的应急农作物,收获、晾晒之后,立马就是粮食储备。

    “尽快收割吧。”邵勋说道:“庄园内的果子,分批采摘,想办法制成干脯。牲畜尽量催肥,然后宰杀,熏、腌随意,你看着办。水塘里的鱼能捕捞就捕捞,先送一批鲜鱼至军中,剩下的就制成鱼干吧。最后,多捡拾柴禾,往金墉城送。”

    “是……”裴进有些伤感地应道。

    来邵府数月,是他平生第一次独立管理一个大庄园,可以说是他人生事业上了新台阶的重要标志。

    但现在么,迫于战争,居然要如同坚壁清野一样将其毁灭,还是他亲自带人毁灭。

    心中的酸甜苦辣,又有何人能知?

    “郎君。”唐剑上前一步,有些不自然地说道:“孩童少年总计一百零四人,皆已整训三月,要不要去看看?”

    唐剑以前是河北幢主,现在是邵府宾客,手下管着的,只有同为宾客的另外六人。

    他们以前锤炼技艺,看家护院,现在还需要管理那帮洛阳孤儿——战争制造的孤儿。

    数月间,邵勋来过几次,主要考察少年们的文化和军事知识。

    文化由困在洛阳、衣食无着的读书人教习。

    军事知识主要是队列、阵型,由教导队抽空来教,邵勋也教过那么两三回。

    随着地位水涨船高,他是真的越来越忙了,来庄园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

    “带路。”邵勋挥了挥手,说道。

    唐剑立刻前头引路,邵勋在一百五十名军士的簇拥下,很快来到了右侧果园。

    孩子们正在采摘鲜果,主要是梨、葡萄、柿子之类,还有人在用长矛杆打枣子,一派忙碌的景象。

    邵勋无端间就有些生气,不是对这些少年,而是为发动战争的人。

    但随即想到自己也是他妈的热衷战争的一员,怒气就散了。

    大家先“苦一苦”,待战争打完,再还你们一个太平。

    王雀儿、金三、陆黑狗三位队主好奇地看着这些洛阳少年。

    少年们一边忙碌,一边也偷眼看着来到庄园的士兵,尤其是那三位年岁和他们相仿的少年。

    教谕提起过,邵师还带了一大帮东海少年,习文练武。眼前这三位,应该就是了吧?

    东海、洛阳两帮“熊孩子”,就这样互相对视了片刻,又很默契地移开了视线,情绪有点微妙。

    东海一期、洛阳二期……

    “派系”两个大字,仿佛从天而降,都快贴到他们脑门上了。

    “孙和、张大牛,你们过来。”邵勋喊了一声。

    “邵师。”二人放下手中活计,一齐行礼。

    邵勋一左一右,拉着洛阳二期开学以来,相对最出色的两个少年,来到整齐肃立的一百五十名士兵前,说道:“他们中很多人,两年前开始习文练武,现在已经成了伍长、什长、队主,正式带兵了。伱们才学了三个月,所获有限,但切不可妄自菲薄,定要勤加苦练,将来也能当上伍长、什长、队主,甚至去郡县当官,明白了吗?”

    “明白了。”二人一齐应道。

    邵勋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官肯定是要出身的,不是谁都能做。

    但他考虑的是以后。

    现在大晋朝还能维持个架子不倒,中央权威虽然不断流失,但到底还在。说让你当太守,你去地方上,郡县的佐贰官员、士族豪强们还是认的,所以一切还要按规矩来。

    率先出头挑战这个规矩的,要承受最大的反噬,这种人一般叫做“为王前驱”。

    后世甚至还有人发明了“首倡必谴,殿兴有福”的理论。

    等为王前驱的前几批造反者死光了,后继而来的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容易成功。

    说穿了,就是要有人消耗掉末世王朝残存的权威、财富、兵力,让这个注定会灭亡的王朝在元气大伤后,再也没有资源剿灭新冒出来的野心家。

    在本朝,为王前驱的流民军已经死了一批了,如齐万年、石冰等辈以及期货死人张昌。

    第二批流民军开始冒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还是被剿灭的命运,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断尾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