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准进京吊丧的旨意。
因此,前来吊丧。”
“胡说!北元在什么地方?
北元的势力怎么可能会到达京师呢?”
“陛下言之有理啊!”
老朱手扶着文案:“朕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还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北边得有人抗击北元。”
“陛下考虑得周全。”
“有一件事,朕要问你。”
“什么事?请陛下明示!”
“你是不是请旨斩杀朱允熥了?”老朱眼神犀利。
齐泰一听这话,额头上也冒汗了,脊背发凉,因为他也摸不清老朱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为哪有爷爷不疼爱自己孙子的呢?
如果说自己要斩杀老朱的爱孙,老朱能答应吗?
因此,他的舌头在嘴里打了几个滚儿,愣没说出话来。
老朱看向齐泰,不怒而自威。
齐泰目光躲闪,不敢直视老朱的目光。
“说呀,你到底是说了,还是没说?”
齐泰用袍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陛下的话,微臣不曾说过这样的话。”
到了此时,齐泰也不敢承认。
他生怕老朱会找他算账。
“你没说过这样的话就好呀,我那个孙子也挺可怜的,他刚一出生,他的母亲就死了。
一个孩子没了娘,你想一想是多么的悲惨啊。
朕也知道这个皇位本该是他的,可是,朕也有难处啊。
朕要全盘考虑。
朕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不管谁输谁赢,江山仍然是咱们朱家的。
但是,朕如果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熥,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陛下所言极是!”
“听说朱允炆已经把朱允熥软禁在吴王府上。
既然他已经被软禁起来了,失去了自由,你们就不要再赶尽杀绝了。”
“微臣记下了。”
“朱允炆削藩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的话,目前来看,还算顺利。”
老朱随手翻阅着桌上的《太公兵法》:“真的顺利吗?”
“是的,目前陛下已经把周王的藩削去了,将他贬为庶人。
目前,其他藩王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抗。”
老朱听了,冷笑了一声:“朱允炆那小子为什么不能学学汉武帝呢?
施行推恩令,难道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要操之过急?
难道他唯恐天下不乱吗?”
齐泰诚惶诚恐:“陛下,朱允炆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他还太年轻,哪里有陛下当年丰富的治国和作战经验呢?
他也没有上过战场,还需要进一步的磨炼呀。”
“当初,朱标生病之时,朱允炆衣不解带地服侍他的父亲,朕看在眼里,也十分欣慰。
咱们大明以孝治天下,朱允炆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
一个大孝的人,不会把国家治理得差到哪里去。
可是,这小子手段有点毒辣了些。
刚刚继位,就拿他的兄弟和叔叔们开刀。
丝毫不念骨肉亲情,这怎么能行呢?
当初胡亥之所以失了天下,难道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兄弟斩尽诛绝了吗?
如果他留下一些兄弟,并加以重用的话,项羽和刘邦又怎么可能攻进咸阳啊?
藩王和权臣之间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他还是不能体会朕的良苦用心啊。
朕之所以布这样的局,把藩王放在外面,就是唯恐朝廷内的群臣作乱。
藩王可以率兵前来勤王,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藩王在外面以下犯上,
如果他们敢这样做的话,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并可以联合起来削平那些作乱的藩王。
如今,藩王遵纪守法,平安无事,怎么可以一刀切呢?”
齐泰听了之后,赞叹道:“陛下深谋远虑,令微臣佩服之至啊。”
老朱眼神转动:“朕此次复活,你千万不可对外声张。”
“陛下,微臣明白。”齐泰躬身施礼。
“朕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