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赵姨父点头:“行,给你拨十个护卫过去!”
就凭温故的功劳,除了别的物资奖赏,护卫这方面算不上什么。
官职方面,就如一些老吏员所知道的那样,同样的头衔,行政级别差远了!
而温故现在就是这样,他自己依然想继续当坊长,不想挪位置。但首脑授予了他更大的权力!
除了钱粮货物,赵家主还答应了温故几个要求,比如,玻璃匠人从庆云坊迁走之后,温故想捞一批烧陶瓷的匠人过来。
只是烧陶瓷,不是大问题,赵姨父当场就应下了。
烧陶瓷的匠人可比烧琉璃的匠人数量多,培养起来也更快。
谈完工坊的事,温故又拿出一份纸稿,递给赵少主:“本来是准备送给你的年礼。”
赵少主不敢小看温故给的纸稿,赶忙结果一看,里面画的也是玻璃制品,也是“镜”,但用途明显与前两者不同。
“这个是?”
“也是游学时见过的,有人称它为‘叆叇’(ai dai),也有人直白称呼为眼镜,对目力出问题的人有奇效!”
温故用简单的言语给二人解释了近视和远视问题。
“镜片还没有磨出来,合格的玻璃材料做出来不久,都消耗在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上面。”
赵少主能理解:“确实要以那两样神器为重!”
温故说:“若有余力,我还是希望工坊能把眼镜尽快制作出来。”
不管贫穷还是富裕,甭管身份贵贱,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视力问题。
尤其是当下的文人,看书多了,不注意保养眼睛,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那些蝇头小字,看细书密信,目力没问题或者问题不大的,可以用放大镜。目力有问题,且明显影响的,就得借助眼镜了。”
放大镜这东西,赵家主以前就知道,温故也说制作出来一个,送给了沈夫人。
赵少主才从沈夫人那里见过,连连点头:“放大镜确实方便看细小的文字。”
温故说:“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但要是戴上了对应的眼镜,则笔画倍明!”
如今歆州境内,有才学的人还是不少的。
青壮年的,高度近视眼,能做的工作有限,四肢健全却很少出门。
年纪大但身体好的,又有老花,也是同样被限制,看文书费劲,办公效率还低。
温故:“如今人才紧缺,又正是用人的时候,若是这两类眼镜能解决目力难题,就能多一些人手为歆州出力。”
赵家父子俩神色认真。
温故说的这些他们哪能不知道?
尤其是赵少主。
在听到温故说的近视问题时,眼中神采沉郁。
他有一位友人,喜爱文墨,目力出现了问题,五步远处看不清人样。
邪疫蔓延的时候,那位友人误把邪物认成正常人,自己送过去被杀。
乱世之初,混乱起来的时候没有太强的防范意识,因近视辨认不出对方是怪物还是正常人,而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
赵少主说出这些事,温故也惋惜。
死得确实冤!
一时间沉默下来。
待伤感的氛围褪去,温故叹道:
“城中有不少人,明明很有才华,但目力太差,无法走出去,也不敢出去,天冷的时候还好,天气热起来,更不敢出门。”
赵少主深有感触。
他还有别的同龄好友因目力问题而只能待在家中,有前车之鉴,不敢出门,家人也不敢让他出门,关在家中郁郁不得志。
温故再叹:“有眼镜就会好了!只是,镜片都需要手工磨制,而且不同目力问题,磨制的镜片也不同。掌握磨片对光技术的匠人太少太少,还需要定向培养!”
赵家主和赵少主只觉得心弦再次紧绷。
紧迫感+1+1……
不说亲友,就是他们自己,尤其是赵家主,现在还好,但再过几年,就可能有老花问题了。
赵家父子俩都思索着,先去哪里多捞些工匠?
有雕刻打磨功底的匠人,肯定多分布在其他五阀,问题来了,他们是先捞一阀,还是朝五阀一起捞?
赵家主长长呼出一口气,暂且记下。
他说:“工匠会去寻找,尽快制作一批眼镜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