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一百一十一章:多情自败美周郎(4/9)

便离开了沙府。

    如果直接去江都的话,她该去通济渠,直入盱眙,转淮河走邗沟,直达江都。

    可是,在回家收拾行囊,又被独孤老奶奶‘训斥’几句后。

    便经伊阙关南下,沿宛洛古道向西南行进。

    这条路要穿过伏牛山,不是太好走,但路途较近,很快便能抵达

    ……

    时近季春,几番烟雨侵过卧龙岗,青峰沐髻,古柏垂璎。

    正是一派春日好景。

    山下白河边,有挂着粗糙竹笛的牧童驱赶牛犊,偶有渔舟钻出芦苇荡,几只鸬鹚翎翅湿水,捕中几尾大鱼。

    往下再靠一点,能看到三根钓竿。

    一老两小,各戴斗笠。

    三人背后丈余,有一块褐灰大石。

    白衣青年正坐在大石之上,手执画笔,在纸上点上江山烟雨色。

    白河之水,永不停歇地流淌。

    岸边的青年,却一直处于一种“静”态。

    近段时日,南阳郡正有大批江湖人涌入。

    不知是谁大肆散播,说冠军城有武学极致之妙。

    有嗤嗤以鼻者,有避之不及者,却也不缺久困瓶颈,渴望突破的痴狂之人。

    南阳郊野,也有不少武林人走动。

    恰有这样一人,也在白河之畔欣赏自然而成的山水画。

    于是

    作画的周奕,自然将他吸引过去。

    他迈步站到周奕身后,也静默不动,站了近半个时辰,看他画完最后一笔。

    “妙哉,妙哉!”

    他连夸两声,声音悠扬洪亮。

    周奕回望一眼,见这青年身形笔直高挺,相貌英俊,手执折扇,作儒生打扮。

    那扇未展,只在他手中轻巧兜转,潇洒自如。

    “墨色山水,普普通通,妙在何处?”

    那风流儒生道:

    “你这画中溪水自远山幽壑而来,迂曲回转处,见一叶扁舟泊于芦苇畔。舟中隐者宽衣博带,正凭舷远眺。

    嗯.这笔笔流转间,似有风动衣襟之声。”

    “此乃生动之妙。”

    周奕笑了笑,有那么好吗?

    这家伙是个懂行的,从周奕左边换到右边,斟酌一下,又道:

    “最妙处在于虚实相生,你看.

    这近岸坡石以淡墨轻染,渐次融入烟霭。远山则以花青烘染,轮廓模糊如“其形也,婉若游龙乘云翔”,竟似与天光合而为一。”

    周奕听得,他脱口而出的,乃是《神女赋》。

    风流儒生说到此处,把扇一摇,扇面上,出现一幅幅美人图。

    其中,正有周奕见过的沈落雁。

    心中已明白此人身份。

    “兄台整幅画无一处浓墨重彩,却于淡雅中见醇厚,于疏简中藏深远。”

    他赞叹一声:“仿佛将我引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魏晋桃源。”

    “真有这样好?”

    “不错,碰上喜欢魏晋山水之人,此画千金不换。”

    周奕心中大乐:

    “侯公子,这画我以五百金卖于你,剩余五百金叫你赚去,算是谢过你识我心中山水之情。”

    侯希白被道破身份,微微一怔。

    不过朝自己的美人扇一瞧,也不奇怪了。

    江湖上不少人见扇识人。

    能将这许多美人画在扇中的,唯有他多情公子。

    侯希白显然不会做周奕眼中的“侯大善人”。

    他笑道:

    “想必画友便是易观主吧。”

    互道对方身份,侯某人不落下风。

    一人拿画笔,一人执纸扇,互相拱手问好。

    远处钓鱼的一老两小,有些‘嫌弃’地看了看多情公子。

    这家伙一来就“妙哉”,声音那般洪亮,把鱼都吓跑了。

    “侯公子是来寻我的?”

    “不是。”

    侯希白道:“我听闻观主之名,虽有拜访之心,却未曾行动。今日是追着一人到此,可是跟丢了。”

    “本来心情愁闷,站在河边看景排忧,恰好碰到观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