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21章 三年!(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又过几日。

    高欢来到尉景家中,找到了高娄斤。

    “大郎,可是有事?”

    “阿姊,我与昭君商议后,还是决定让二郎随我二人住在一起,古人云,长兄为父,长嫂若母,如今阿耶、阿母都已过世,该由我来抚养二郎长大成人。”

    高娄斤觉得有些奇怪,“你二人才成婚不久……”

    “无碍。”

    高欢摇头解释道,“二郎心性远超同人,颇有天赋,我想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也会为其另寻名师。”

    高娄斤点点头,没等她开口,高欢进而补充道。

    “阿姊与姊夫成婚多年却无子嗣,虽然姊夫平日没有怨言,但我亦清楚……这些年你们二人无子嗣的原因不就是为了照顾我和二郎吗?”

    “如今我已成婚,亦有家资抚养二郎。”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怀朔军镇的儒家风气没有那么盛行,但不代表着这边就不重视生育后代。

    这也是高羽觉得尉景这个姐夫当的没话说的原因。

    尉景和高娄斤成婚多年没有子嗣,又不是身体方面有原因,纯粹是没想要。

    高欢和高羽从小就是被这俩人拉扯大,家里有俩半大小子,还生个出来怎么存活?

    这事便一直搁置。

    如今高欢发达自然是要想尽办法来报答二人之前的恩情。

    “既是如此,那便按你所说的办,待二郎回来时,我告知他。”

    …………

    高羽就这么被高欢接到了家里面。

    顶级颜控的娄昭君对自家虽年少,但却帅气逼人的小叔子自然很有好感,对高羽嘘寒问暖,照顾周到,并且还从自家找来名师为高羽授课解惑!

    让娄昭君觉得诧异的是……

    高羽居然完全不抗拒读书。

    要知道怀朔地处边疆,民风尚武、彪悍。

    贺拔家这样的豪族子弟虽然会被送往洛阳的太学中学习,但对贺拔家的子弟而言,去太学不过是拓展交际圈,结交官人以及镀金。

    他们并不是很喜欢读书,反而更加喜好骑马、射箭。

    高羽却不同,虽然每天依旧勤加练习骑术、箭术,却也会抽出时间研读书记,就连教课的老师都对高羽的态度赞不绝口!

    既然已经决定要做卷王!

    高羽那就是拿出了高三备考,冲刺高考的学习态度。

    他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虽然融合了‘高羽’的记忆,但‘高羽’也没念过书,仅仅只是认识几个字罢了。

    文字的演变眼下正是楷书彻底成型的时间节点,从东汉后期楷书便开始渐渐成型,王羲之、王献之都是楷书大家。

    到了北魏时期楷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成为日常文字彻底取代了隶书。

    除此外,还要学习柔然、敕勒等部族的语言,这个倒是好学,毕竟怀朔就是一个汉夷杂糅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并不难。

    军营中,高羽闲暇时也会手捧一卷书反复阅读。

    侯景看到后,不由调侃道,“莫贺咄,难不成你想学汉人豪族那般研习、注解经义?这可不是我等军户该做的事情。”

    没等高欢开口制止,高羽却反问,“谁说非得注解经义才能研读书籍?”

    “我等军户需外出作战,奋勇杀敌,难不成书籍还能助你杀蠕蠕?”

    高羽则笑了笑。

    “为何不可?勇武如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时时手不释卷。”

    侯景哑口无言,魏晋时期形容一个将领武艺了得,通常都是用‘勇比关张’来形容。

    但侯景还是颇为不服气,“那自然是应该看兵书才对,也不该看史。”

    高羽却摇头,“万景,你可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且问你,柔然与百年前的匈奴何异?不都是从草原南下劫掠?当时驻守边疆的汉军与我等六镇军户又何异?不都是抵御牧民南下劫掠?”

    “日月底下无新事,史中记载了百年前先人们处事的智慧,多加研读,融会贯通,便可六经注我!”

    “以后遇事不至于慌乱,而是能冷静应对,事缓则圆,能做到这点,便能助我等成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