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88、文会之天下目光聚南阳(六)(3/5)

   他也开始战略性喝茶。

    可喝茶也想不出来,最后实在没辙,在一片嘘声中站起来,声称自己要找找灵感。

    外面的嘘声越发大了起来。

    当然嘘声最大的肯定是裴坚,他好像生怕自己能活的过今晚似的。

    眼看一盏茶工夫就要到了。

    裴崇青卡着时间,硬着头皮赧然接了一句:“更始旁人惊。”

    这……大概意思是,让旁人感到心惊?

    说实话有些勉强。

    把叶怀峰上一句‘已催居客感’刚刚带起来的小氛围,给冲歪了。

    一帮看热闹的文人们发出指指点点的嘲弄,半点也不给举人老爷留面子。

    因为这是文会,技不如人,被嘲笑也只能受着。

    甚至有人喊着这一句算裴崇青输了。

    可这毕竟才第一轮,不好闹得太难堪。

    作为主家的南阳王笑着道:“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已催居客感,更使旁人惊。”

    “看来,我王府的蝉鸣声实在恼人啊。既让人伤感,又让人心惊。”

    说完后。

    南阳王笑眯眯看向崔岘:“崔小公子,到你了。”

    一时间,众人也都看向崔岘。

    小神童崔岘,以《咏鹅》《悯农二首》在大梁王朝诗坛‘出道’。

    一‘出道’便成为‘当红炸子鸡’,不仅诗传士林,还上达天听。

    因此,大家都对他抱有期待。

    或者说……抱有怀疑。

    今日这场联句诗,作好了,小神童就能彻底坐稳神童之名。

    可若是作不好,那接下来等待他的,怕是会有诸多质疑。

    迎着众人神情各异的目光。

    崔岘不慌不忙道:“王爷莫要多想,今日您好酒好菜招待。纵使蝉鸣声恼人,但我等坐在一起,开怀赴宴,旨在宾主尽欢,互诉情谊。”

    说完后。

    他笑道:“我这一句,接:晚夏犹知急!”

    此句一出,桌上众人都眼睛一亮。

    东莱先生更是夸赞道:“妙哉妙哉。”

    围观的文人们也都纷纷鼓掌叫好,眼睛里尽是惊艳。

    裴坚、李鹤聿几人根本不知其所以然,但不妨碍他们把手都拍肿了,大声夸赞。

    因为裴崇青上一句诗,把情绪冲掉了。

    崔岘这一句,无法陡然拔高立意。

    只能令改出路,将意境稳稳地往上托举,摒除掉伤感、心惊的元素,再来一个落得住跟脚的转折。

    晚夏犹知急,意思是:夏末的蝉鸣声,依旧非常急促。

    ‘犹’与‘急’二字,一改前诗之颓废、低落。

    意思虽然简单。

    可一下子就把整首诗给‘点’活了!

    这首听蝉诗,从这里开始,瞬间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开始有了‘生命感’和‘高级感’!

    “晚夏犹知急,当真好句!”

    “不愧是能作出《悯农》的小神童,今日我等,也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天才!”

    围观的文人们,咂摸着这句诗,越咂摸越觉得惊艳。

    大家互相传颂,不出意外响起一片叫好赞叹。

    南阳王眼睛亮起来,当场道:“好!好一个晚夏犹知急啊!本王建议,我们为此佳句,共饮一杯,可好?”

    众人纷纷笑着举杯。

    而后促狭的看向崔岘。

    年幼的小男孩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跟着一群爷爷、叔叔、伯伯、哥哥们,在一个酒桌上吃饭。

    然后被他们不怀好意怂恿着,让你喝一口白酒,或者舔一下沾过白酒的筷子。

    然后等你被辣的龇牙咧嘴,满桌人哈哈大笑。

    这大概是成年人共有的恶趣味?

    南阳王看着崔岘,笑道:“崔小公子,喝一个?”

    崔岘推开手边的大杯,笑道:“换个小杯来。”

    哦豁!

    这便是要喝的意思了!

    周围顿时响起更加热烈的欢呼声。

    南阳王命仆从换来了一个小小杯,给崔岘稍微倒了一小口。

    崔岘半点不怯场,举起酒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