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安澜》

秦大败而后霸西戎——崤之战(2/4)

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是秦国护送自己登基为晋君的,后期又帮助晋国,这样攻击秦军是不仁义。

    同时,晋国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国也与郑国讲和,然后退了兵。郑国的离间计起到了作用。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后面的交兵种下了因果。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辞世。戍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秦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进献周天子,为诸侯伯长,这一直是秦穆公的夙愿,也是长期秦国不受中原诸国重视、平等看待的心理原因作祟。

    于是,秦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 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即使秦、郑之间隔着晋国等好几个国家较远,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虞国人。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秦穆公的主要将领,秦国国相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

    秦军袭击郑国,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十分冒险性的军事行动。并且经过晋国领地,但又不告知晋国,是十分无礼的行为,有点不宣而战的意思。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长途跋涉经过周王都洛邑北门,表现的轻佻无礼。周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还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后来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郑国内报告。当时牛十二头还是很大一笔军资了,也就让秦军以为郑国有了准备,没有急速进攻郑国,为郑国赢得了准备时间。这里也说明弦高十分爱国。

    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公元前630年秦帮郑国戍守的秦将所居的馆舍,见到秦兵已经开始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委婉的驱逐秦将,秦国戍守郑国的将领杞子等见机密已泄,如果郑国用强,自己难逃一死,于是出了郑国,又想到让秦军劳师远征羞愧难当,于是杞子逃亡到齐国,逢孙、杨孙逃亡到宋国。也是三个短视、不成大事之人。

    秦帅孟明见内应杞子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如果攻不下郑国,围郑国又难以持续,不如退兵。在退兵途中顺手就袭灭了晋国的附庸小国滑国,满载战利品而回秦国,只为袭郑无功,指望以此赎罪。这里回去就回去了,不跟经过的晋国打招呼,还灭了晋国的附庸,简直没有道义可言,也没把晋国放在眼里,这为晋国发兵打下了基础。

    战争经过

    晋国在晋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经过晋国偷袭郑国,并灭亡了滑国的情报,中军统帅先轸向晋襄公进言,秦穆公不听大臣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占领郑国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败秦国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晋襄公想到秦趁着自己服丧期间兴兵、又袭取晋国的附庸滑国,根本没把晋国放在眼里,于是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晋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崤函地区历来是最为险要的地方。

    时夏四月初旬,秦军行及渑池,白乙丙向统帅孟明视说: “此去从渑池向西,正是崤山险峻之路,我的父亲(秦国大臣蹇叔)谆谆叮嘱谨慎,将军不可轻慢忽视险地的埋伏。”孟明视却较为自大说:“我们已经帅军经历千里,没有什么畏惧的,况且过了崤山,便是秦国境内。家乡近在咫尺,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西乞术曰:“将军虽然有虎威,不惧怕任何事。但恐晋国有埋伏,突然而袭击,怎么防御?”孟明视说:“你害怕晋军成了这个样子,我先行出发。如有伏兵,我独自抵挡!”于是遣骁将褒蛮子为前锋,打着元帅的旗号,前往崤山开路。孟明视统帅第二队,西气术统帅第三队,白乙丙统帅第四队,几队相离不过一二里之路程。

    却说褒蛮子习惯使八十斤重的一枘方天画戟,抡动如飞,自大为天下无敌。他驱战车过了渑池,向西进发。行至东崤山,忽然山凹里鼓声大震,飞出一队车马,车上立着一员大将,当先拦路,问道:“你是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