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国当文豪》

123、存在先于本质与屠格涅夫在法国(2/3)

想在现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书写那种不单属于俄国,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困境。

    米哈伊尔开始写作有一年时间吗?

    而即便他此前也有过大量的练习,但先是洞察俄国现实的短篇,接着是呈现出了新的风格的长篇,那么现在他是想让自己的主题更高更深刻了吗?

    即便在场很多人早就被米哈伊尔的表现给整麻了,已经生不出来太多的心思,但在意识到米哈伊尔还想继续拓展自己的文学版图时,一时之间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同样都是作家,因此才更加能感受到这种恐怖的感觉,天才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对方还不准备原地踏步吃老本

    “米哈伊尔,我有预感,你想写一部不同寻常的。”

    来回走了老半天,尽管依旧未能想明白那种特殊的感觉,但别林斯基还是决定等之后看到米哈伊尔的完整再说话:“仅就这则寓言的话,除了颇为贴近现实的那些,背后好像另有呼之欲出的东西,要是细细思考,总感觉里面还有更深的东西,不脱离现实,却好像又能抵达某种更深层次的境界.”

    谈到这里,别林斯基也是忍不住看了米哈伊尔一眼又一眼,别人大多认为米哈伊尔只是单纯的回到大学读书拿到毕业证,然后好为日后进入官场进步进步做打算,毕竟这年头大学毕业证还是很值钱的。

    而别林斯基比别人想的更远一些,他总觉得随着形势的变化,米哈伊尔很有可能会成为那种一呼百应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在有些人那里多露露脸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都不完全对,在完成上面那两件事的同时,米哈伊尔似乎也已经做好了向文学更高处挑战的准备。他哪来这么多精力?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到头来还要再抓一手文学.

    “等完整的出来再说吧。”

    眼见众人想的似乎越来越玄乎,米哈伊尔也是摆了摆手道:“只是又一个尝试,目前来说都还没有开始动笔。”

    《审判》这部作品想写出来,要动的地方可就真不少了,具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还真不好说,不过正像别林斯基感受到的那样,这部自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顺带一提,即便文学这条路没有太过明显的升级打怪路线,但就米哈伊尔目前的表现来说,他肯定还远未达到这条路的最高处。

    不过米哈伊尔目前还是太过年轻,有些事情不用太过着急,先铺路就好。

    而像这样的路要是一不小心铺多了,那么接下来的一两个世纪里,许多作家指不定都得来一句“我是从米哈伊尔那里看到某种可能性的”。

    当然,这种事就先别幻想了,在讨论完这些可能有些严肃的话题之后,帕纳耶夫家的午餐差不多也已经端了上来。

    时过境迁,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的经济状况好转许多后,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偷偷摸摸抢着往肚子里塞东西,而是变得自在了许多,一边吃一边跟旁边的人聊着些什么。

    米哈伊尔是不管这些的,叽里咕噜的说什么呢?吃就完事了。

    眼见米哈伊尔这个样子,原本还在纠结只在那里吃吃吃是不是有些太难看了的老陀顿时就不内耗了,跟着米哈伊尔就吃了起来。

    而就当米哈伊尔久违地在帕纳耶夫家猛吃东西的时候,在距离他非常遥远的另外一个国度,屠格涅夫也正在试着在法国的文化沙龙里打开局面。

    关于屠格涅夫是如何出国的,应米哈伊尔的要求,他在出去后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出国的过程。

    倘若是从陆地出发的话,那么第一站是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向西进入波兰,再经普鲁士进入德意志联邦,接着便是取道德国南部或者维也纳,最后就到了这个时代的革命老区法国了。

    由于之前就在外国留学,屠格涅夫对这一套路线自然并不陌生,而在顺利抵达后,屠格涅夫某种意义上算是将米哈伊尔的事情给抛之脑后了,在整个路途当中,他的脑子越来越被那位在他眼中很是美丽的歌唱家波琳娜所占据。

    以至于到达巴黎后,他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尽管这位女明星对于屠格涅夫这位粉丝的到来表现得没那么热情,毕竟这样的追随者对于她这样一位有名的歌唱家来说,那见过的可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屠格涅夫既然已经微微有点上头,那他自然也是毫不气馁,毕竟就像米哈伊尔说的那样,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当这位歌唱家还在俄国的时候,屠格涅夫便通过先结识她丈夫的方式结识了她,眼下既然无法在那位歌唱家那里取得更多的进展,屠格涅夫便选择继续跟她的丈夫路易加深关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