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没过多久,米拉准时去喊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在懵逼了一会儿后,也是利索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然后开始准备出门的事宜。
由于今天要睡上一个午觉,米哈伊尔自然就没有选择跟别人同行,而是准备自己挑一个合适的时间过去。
而在准备过去的这个过程中,米哈伊尔的脑中也是浮现了一些关于奥多耶夫斯基公爵以及他所举办的文学沙龙和音乐会的事情。
首先便是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奥多耶夫斯基的来历,这位先生可谓是地道的不能再地道的老莫斯科人,作为留里克王朝的直系后裔,他的公爵爵位便由此而来。
只是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确实已经家道中落,他五岁丧父,母亲改嫁,然后他就被送到父亲的亲戚家里抚养。而谈及自己的童年时,他回忆说:“我从来没有尝到过家庭幸福的甜头。”
不过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由此变得愤世嫉俗,他反而是成了一位宽厚温和,有着高尚心灵的人。
而等他大学毕业之后,奥多耶夫斯基便来到圣彼得堡,先后在内务部书刊检查委员会、人民教育部等机关供职。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是一个不小心就吃上了一碗香喷喷的软饭。
简而言之,就在他来圣彼得堡的这一年,也就是1826年,奥多耶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和宫廷女官奥利加·兰斯卡娅结婚。
而跟这位女官结婚之后,他很快就进入了上流社会,跻身彼得堡文坛。与此同时他也经常和妻子在家里举办文学沙龙,当时的著名作家和音乐家:茹科夫斯基、普希金、克雷洛夫、果戈理、莱蒙托夫、弗·李斯特等人是他们家的座上客。
在这其中,克雷洛夫这位作家某种程度上要更广为人知一些,只因他的作品便是同《伊索寓言》几乎齐名的《克雷洛夫寓言》,在他的书中,他改编和创作了许多寓言,比较经典的就像是乌鸦叼肉站在树上,狐狸通过虚假赞美诱使乌鸦开口唱歌,肉掉落被狐狸夺走。
顺带一提,娜佳如今也是宫廷女官,那么某种程度上来说,米哈伊尔也称得上一句未来可期。
想着这些事情,收拾完毕的米哈伊尔也是穿着一身还算得体的衣服,朝着这位无论是在上流社会还是文学界都赫赫有名的公爵家中走去。
而他家的宴会,就像之前介绍过的那样,聚集着各界名流,包括但不限于学者、军人、文学家和宗教人士。
之所以人员混杂,也是因为奥多耶夫斯基公爵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确实想要努力使文学界和上流社会亲近起来,但他的努力并未成功。只因这时俄国的上流社会几乎不怎么关注俄国文学,在他们看来,这时的文学界不过是由常在各个沙龙露面的五六个文学权威组成。
而由于此时很多文学家和学者虽然大多都是地主阶层出身,但是地主阶层出身可不意味着能就此跟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搭上边。
于是在这样的聚会中,许多上流社会的人便怀着略带侮辱意味的好奇心,透过单眼镜和长柄眼镜不时地看上这些文学家几眼,就像观看野兽一样,还会惊讶地询问宅邸主人:“这是哪儿来的?他是什么人?”
而就连那些文学权威们,其实也不愿同其他不够知名的文学家接近,只因他们首先想获得的还是上流社会人士的名声,对于文学活动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偶尔为之。
这便是米哈伊尔即将去参加的这场宴会的基本状况了。
虽说米哈伊尔如今名声越来越响,但因为太过年轻和不怎么社交的缘故,尚且还谈不上什么文学权威,不过米哈伊尔也确实对什么文学权威不感兴趣,所以对于米哈伊尔来说,这场宴会的主线除了要发挥一下他作为《现代人》杂志圣天子的一点作用以外,更多的意义其实还是在于吃吃吃,喝喝喝。
别的东西米哈伊尔确实也没什么兴趣。
只是虽然米哈伊尔是这么想的,但他的情况也是真的跟正常的文学家不一样。
由于他的那些诗歌在上流社会传播的比较广的缘故,那些上流社会们的先生夫人们对他其实怀着更大的好奇心,乃至于一些好事者确实想要跟这样一位年轻的诗人见上一面。
于是在奥多耶夫斯基公爵家的这一次聚会,来的人似乎比之前要多出不少。
但米哈伊尔终究是还在路上,尚且还没有露面,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上流社会的这些先生们倒也不会刻意去寻找和打听,毕竟他们作为上流人士,自然有自己的尊严和矜持在。
可是这一次的话,尽管他们没有去刻意打听,但是不知为何,聊着聊着,这些先生们竟然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而且忍不住竖起了耳朵听起了另一个圈子里的动静。
一般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