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一百三十五章 :飞军(2/4)

可以用光州的财政覆盖住的,而再退一步说,现在的青羌还有没有当年雄风这谁也不清楚,他要是募多了,后面裁汰起来就是麻烦事,不如现在募个百十个先试试水。

    要是青羌真的雄风不减当年,那再让人来戎州募呗!只要有这百十个人作为引子,保义都在青羌当地就有社会关系,到时候再募又有何难度?

    这也是赵怀安的盘算,光州的未来在哪里?赵怀安这段时间已经想清楚了。

    光州的北面是淮水和中原,那里以后必然是王仙芝、黄巢和朝廷反复拉锯的地方,所以北面不是赵怀安的发展方向,他只需要守住淮水道,并利用淮水道与淮南各州保持物资的流通就行。

    而真正值得大发展的,则是光州的南方,黄州、舒州这些地方,他们都是靠在长江边,可以直接利用长江水道汲取南方物力。

    现在赵怀安在川蜀一带已经有了很多盟友,包括罗元宝这些豪商、山行章、张造这些地方实力派、在成都幕府还有义兄鲜于岳,这些人都可以保护蜀地的商业贸易。

    然后在沿江水道各地,赵怀安也开始陆续打点,吸收当地人入保义都,然后再从光州那边安排人到沿江各邑成立商站,到时候川蜀、南诏、吐蕃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顺大江南下,充实光州的实力。

    而要做到这点,每个地方都收人就是关键的一步。

    赵怀安很清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能不能打入当地社区,能不能获得地方的支持,才是你能不能开展贸易的关键。

    而一旦沿江各地都有他保义都的人和关系,到时候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以点带面,很快就能在一个地方打开局面。

    可以说,赵怀安想到的这套办法,不知道比地方那些土豪野心将们先进到多少个版本,也就只有朝廷部分度支专家才有这种物流意识。

    在不能一步步填色块扩大势力范围的情况下,以水道作为贸易通道,沿江各邑建立商站打点地方关系,汲取南方物力为己用,是赵怀安目前最快的扩充实力的方式。

    种地?那都是北方起家玩的,在南方,依托这条万里长江,贸易才是最合适的。

    当然,开展贸易的前提,就是你得有面,有实力,不然你就是大肥羊。

    赵怀安这边想着,然后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他循着声音往对岸望去,只见从这条河湾转过去,岷江的南岸,有一处热闹的市场出现在眼帘。

    还没问,旁边董公素的声音就已经传来:

    “大郎,对面就是这一片最大的僚市了,可以说沿江数百里,再往南深入百里,如此宽阔的地方,各洞部落都在这里互市,然后一些鄂州的豪商都会来此地采买僚人的山货、象牙、犀角。”

    说着董公素的声音还压低了:

    “戎州这里的土贡就是荔枝、象牙、犀角,但送到朝廷的永远都是中等货,最好的东西就在对面的僚市里,都是专门特卖给扬州的大豪商们的。论享受,长安的天子也不过是个土锤罢了。“

    说到这里,董公素都忍不住桀桀两声,其意莫名啊。

    赵怀安懂了,深深看了一眼旁边的董公素,暗骂:

    “我就说丘八是最苦的,论会玩玩不过那些措大,论享受又不及老董这些豪商,就知道刀口舔血,风餐露宿,你们后面被武人砍,那真的不怪人家。”

    赵怀安内心腹诽,但丝毫不影响他仔细观察下方的僚市。

    因为在甲板上居高临下,赵怀安能将南岸僚市看得很清楚。

    大部分参与互市的都是一些僚人,这些人普遍头上裹着白头巾,衣服也是左衽,腰间别着刀,赤脚踩在地上。

    他们这些人也在看着江上过来的这条庞大船队,眼神中并没有畏惧。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赵怀安的错觉,他从最前面的几个僚人的眼神中看到了贪婪的神色。

    赵怀安内心嗤笑,果是蛮夷。

    船队这边继续前进,赵怀安也是在甲板上看了一眼僚市,准备后面也让老墨带着牛礼、王离他们去南岸采买点东西。

    就比如犀牛角这些,在他前世这东西已经是禁止买卖了,所以这时候有机会扫到好货,如何能放过?

    这边船队靠了岸,何惟道已经带人下去和戎州地方的官吏沟通了。

    这段时间,一直都是何惟道下船和沿江口岸打交道,展现了不俗的社交能力,这让赵怀安越发爱用此人了。

    毕竟不是谁都能喊出“九生九世为奴”这种话的。

    然后和之前发生过的一样,戎装的人一听船队是保义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