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一百六十五章 :雄心(3/4)

的遗训,到底是激发出了一番出山的雄心。可既有功名心,那为何不直接投了对面的光州军呢?”

    此刻他想到之前在对面大营的遭遇,心中越是明白,那位素未谋面的光州刺史并不是一般人。

    他们杨氏在山中四代,时间快有九十年了,也不是没想过控制这片大山,可这大山到底是太大了,比一个人的雄心还要大。

    所以即便杨氏砥砺四代,也不过是勉强和那些宗帅、豪酋平起平坐,就如兄长瞧不起的吴迥、李本来说吧,人家就是舒州山区的西阳蛮豪酋。

    从东汉以来,人家族群被朝廷从巴山迁到这片大山后,就渐渐在大江以南的大山中扎根,到现在已是六七百年了。

    而且人家西阳蛮算是最早粗略将势力笼罩这片大山的族群,此前光州境内的弋阳蛮,不就是在那些人的攻击中,结束了吗?

    而他们杨氏的确够努力,但如何呢?不还是四代人过去,才勉强能和那些西阳蛮豪酋站着说话?

    说到底,人家几十代人的努力,就是比你四代人要更努力。

    所以杨延保心里很清楚,他们杨氏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无论是南面还是东面,皆是这些累世山族,他们早就有了组织,如何能被他们给兼并?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西南方,那里的山口外是麻城,更远处就是更加富饶的黄州。

    可他们这些人也是能打鄂岳观察使的主意?

    但杨延保又清楚,宗族继续困在山里是没有未来的,现在他们几代人还能记住祖先的遗训和荣光,可再往后,谁晓得出个不肖子孙,他们杨氏不就还会和此前占据阴山关的那个聚落一样,生死族灭。

    山林里就是这么残酷,资源短缺,它就不养废物。

    所以要想将宗族延续下去,就必须跳出这座大山,但却不是像他兄长那样,靠自己单打独斗。

    杨延保就很认真考虑过一个人,那就是光州刺史赵怀安。

    他们对于这位光州刺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就是此人这两月多发兵攻山,才晓得北面的山外出了这么一号人物。

    但当时也没几个山棚把这些山外的光州军当回事,毕竟山神可不会庇佑那些外人,也确实如此,这百年间,也不是没有刺史贪恋茶叶的巨大利润,试图攻山。

    可不都是,兴兵而进,狼狈而返吗?这一次,那个光州刺史不过是在重蹈覆辙吧。

    可随着北面的山棚一个个被扫掉,阴山关附近的山棚们慌了。

    这才过去了多久?不过就是两月吧,多少山棚被那些光州军攻破,一个个茶园被光州军给控制。

    所有人都晓得,这一次不一样了,他们必须团结在杨氏的周围,和即将南下的光州军拼死一战。

    所以,这段时间,投奔杨氏的山棚络绎不绝,每日都有数十人带着家当加入到杨氏的队伍中。

    这些人确实是有一些,是希望获得庇护的,但更多的,其实是眼热杨氏占据的这条孔道,他们更渴望杨氏能带着他们顺着打进麻城。

    再无知的人,都晓得,劫掠得劫富人。

    也许就是兄长,听了太多这些人的鼓动吧,这才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你们真的不晓得,我杨氏的生死时刻已经到来了吗?

    昨日被俘到光州保义军的大营时,杨延保就发现了这支军队的不同,这应该是那位刺史的一支先遣军,人数并没有太多。

    可即便如此,这支队伍都充满了章法,他们那些人才叫职业的武人,这些人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是排队打饭,而这是山棚能做到的?

    想到这里,杨延保想都了大别山历史上的大浩劫。

    那是南朝的刘宋元嘉时期,南朝有个叫沈庆之的将军就如今日那位光州刺史一样,开始进山掠口。

    而历史上,那为沈庆之掠了多少山民呢?数次扫山,前后掠得丁口十七八万。

    所以杨延保比山里这些人都明白,他们这座大山不是攻不破的,历史已经给了答案。

    只是可惜啊,他的这些亲党和山棚众,脑子里只有钱和刀,没有历史和文字。

    而他也自然成了那个不合时宜的。

    现在,杨延保就从那位光州刺史看到了沈庆之的影子,那光州刺史能两月就破了北面诸山棚,说明他们那些人对山里的情况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极善山地作战。

    此外这些人现在放过了中间群岭的山棚,直接顺着潢水南下到阴山关,说明刺史的光州刺史已经明白控制大山的唯一方式就是控制这些孔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