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一百七十五章 :开封(2/4)

   当时许州的一些大豪族,为了营建庄园、修建水硙,甚至直接围水造陂塘。

    陂塘实际上就是一种小型水库,可以直接用于调节干旱。

    而许、蔡两州是不均衡的,占据好田、水田的地方种植稻米,而旱田、瘦田就种粟,其余种麦。

    因为稻米的产量是三种作物中最高的,往往是大部分庄园都会种的,可种稻就需要大量的水。

    那时候许州土豪仗着自己是征服者,肆意截断水流围造陂塘,以至于下游蔡州等地很多大庄园因此而破产,只为了争夺水源,两边民间就不晓得打过多少次了。

    可基本上都是蔡州这边吃亏。

    当时忠武军的几任刺史都是以压制蔡州人为己任,而他们自己本贯也为许州刺史。

    可情况到了武宗年间就不一样了,当时爆发了著名的昭义军刘稹之乱,当时的忠武军节度使叫王宰,是神策军出身,急需在前线立功,所以大量启用了蔡州兵中的黄头军。

    也正是这次平刘稹之乱,蔡兵名声大噪,后面不少节度使都从蔡州这个地方募兵作为牙兵。

    此后,蔡州与许州的形势一下子发生了转变,开始从下对上变成了平起平坐,偶尔甚至还能压制。

    而到了六年前,庞勋和南诏之战先后爆发,其中许州兵大部分都到了西川作战,而蔡州军则跟随当时的节度使杜审权参与平定庞勋。

    战后的结果都知道,西川成都之战只能说是个收复土地,可庞勋之战,参战各藩却是立了大功,后来论功行赏,参与成都之战的大部分许州军将都是原地没升,而蔡州军将却开始飞黄腾达,充斥节度幕府。

    而现在作为忠武军的二号人物都知兵马使张贯,就是蔡州军出身的,三号人物都押衙张自勉,还是蔡州军出身的。

    所以当李师泰、庞从这些个许州籍忠武子弟,在西川戍边四年回来后,就发现幕府上层几乎都是蔡州人。

    而一旦蔡州人当了权了,那便是把令来行,不仅将原先很多许州的陂塘给掘了,还占了许州大量的营田养蔡州的兵。

    当时十将的周岌,也是他们许州子弟的第一人,就劝大伙暂且忍耐,因为朝廷很快就要召忠武军去征剿草贼了。

    既然人家蔡州兵是在庞勋之乱中起来的,那他们许州人再从平草贼之战中再把位置争回来,不就行了?

    周岌在许州子弟中很有威望,而且当时军中猛将鹿晏弘也支持他。

    而刚刚才回来的李师泰等人,一别四年,无论是威望还是感情,都不如他们这些留藩的,所以即便不认同,也只能作罢。

    庞从还告诉赵怀安呢,当时李师泰从周岌那边开完会,在路上就喷了周岌,说这周岌是一点脑子都没。

    人家都占据幕府高层了,你还想在他们手下立下军功,然后再跳到他们头上去,这是把人蔡州人想得有多弱智。

    要他说,要不和那帮蔡州兵碰一下,要么就从外面请一个强援,到时候也能分庭抗礼了。

    而很显然,人李师泰说的外援并不是赵怀安,而是他老领导宋建和他的叔叔宋威。

    因为当时宋威已经做了五节度的行营大帅,所以只要请隶到行营,自然可以绕开忠武军幕府,直接由都统宋威记功,这才是靠谱的。

    赵怀安听了这话,忍不住望向了屏风后的李师泰,没想到这个大男孩竟然还能有这样的脑子,果然近我赵大者,脑子都好使不少。

    后面的事情,赵怀安就晓得了,进入腊月后,天气越发冷了,可幕府给李师泰所部的冬衣却迟迟没发完。

    你也不能说人家没发,就是每日发几件,可能等腊月过去了,他们五百兵都凑不满冬衣。

    也幸好当时李师泰从西川回来的时候,当时赵怀安分给了他们一批冬衣,那是赵怀安打邛州的时候所缴获的。

    正是因为乏冬衣,又安排李师泰部站岗,然后李师泰才自掏了腰包买了一车酒给下面兄弟们取暖。

    这才有了这一场祸事。

    当庞从说完的时候,正喝着闷酒的王建砰得一下拍了桌子,对庞从骂道:

    “老庞,你和老李还是乡党,这话都说一半藏一半的,不晓得你整天两面光有什么用!赵大是谁,老李是谁?那是我们一起在西川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这些人不抱团,后面怎的?各个如老李一样被害了,再吊在旗杆上?到时候,可没有赵大再来救咱们。”

    庞从被这句话训得满脸通红,他看到赵怀安生气又疑惑,叹了一口气:

    “赵大,不是我不想说,而是说了也没用,这到底是老李嘴巴硬,得罪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