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磁性的念报声中,宋威的思绪却忍不住飘散了出去。
去年年底,也就是十二月十五日,受任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行营统帅的宋威专办中原平叛诸事,可调动一应诸道藩军。
宋威是在淄州接的旨,第三天就带着整顿好的六千平卢军先行,然后第二番六千军再出,最后第三番的六千军再出。
因为多带马骡,宋威只用了三日就抵达沂州,然后他就发现自己主动拦下的差使是多烂。
在到了地方后,宋威就开始搜集草军的各路票帅,兵马,看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草军作乱。
而这不探不晓得,一探是真的有点骇然。
在已经进入到兖州的草军当中,除了王仙芝、黄巢两大贼党之外,有名号的,有以下这些:
票帅柳彦章,贼之心腹大渠,有兵力三四千;票帅柴存,贼之悍将,亦有贼众数千;还有秦彦、刘汉宏、王重隐、李重霸、徐唐莒、许勍、常宏、蔡温球、楚彦威、李罕之、王重霸等十余家票帅,多者千余,少者数百。
光这些人,目前在兖州境内肆虐的就有七八万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充,除了兖州的州治和稍偏西的几个城邑还在唐军手里,其他的全部被攻破。
而当时诸藩军都还没有聚集沂州,宋威手里能用之兵,除了自己带来的六千兵马,就剩下沂州城内的三千兖海军。
当时宋威给朝廷写的战报,直接讲了情况的危险,因为他已经发现草军并不是单纯的在四处劫掠打粮,而是有意识开辟尼蒙通道。
后来,当沂州西北的费县,同时也是尼蒙通道上最重要的关口,被草军攻破后,宋威终于确定草军的进攻意图。
这些草军是想通过尼蒙通道,从兖州进入沂州后面的淮东一片。
淮东的后面就是运河通道,一旦真让草军冲入淮东,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给朝廷写下了他的平叛方略。
说简单的,就是在草军还没有抵达沂州这一片的时候,先将沂州境内潜在投贼的山棚、盗贼先行剿灭。然后坚守沂州城,召集四方藩兵屯沂州城外,沿着沂水构建一条防线。
同时,他还向朝廷要救兵,尤其是精锐的马兵,因贼中多骡马,只有组织起一支精干的,机动力强的队伍才能具备野战能力。
于是那三千西北神策军和五百甲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抵达沂州的,淮西光州的赵怀安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中原战场的。
而在整个十二月,也就是除夕之前,宋威都在不断铲除境内的山棚,尤其东北方向的沂蒙山,先后镇压了两股较大的山棚。
也是靠着这些人头,军中的士气开始恢复,后来诸藩援军也源源不断地开到沂州城下,并开始构建起沂水防线。
这样,沂州城才初步守了下来。
但现在,新的困难转眼就来了,那就是他的剿贼方略似乎进展不下去了。
在开始,宋威觉得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实骄暴不整,一击即溃,但他用兵素来谨慎,即便持这样的看法,他还是等诸道兵陆续抵达,尤其是他的平卢军的二番、三番先后入城后,才开始出城作战。
当时他的方略是先全力进攻王仙芝、黄巢两个贼军的正副都统,只要将这两个大贼先行剿平,余众次第翦灭即可。
具体的战术就是让徐州军从徐州出发,经泗水一路攻入兖州,然后由他带着主力穿尼蒙通道向前推进,从西面和正面两个面,把草军赶入泰山群岭内,最后四面合围,将这些草军困死在山区。
而同时,在草军主力在兖州的时候,由忠武军、宣武、淮南、义成、天平之军共同剿灭濮、曹二州的民乱,给草军来个釜底抽薪。
到时候没了流民的补充,只能困于山区的草军将不足为虑。
最后是聚而歼之,还是分化瓦解,都行。
而为了发动这样的两路进军,首要的支持就是粮饷。
为此,他专门找人联系淮东的度支,让他先行筹措二十万贯钱运到沂州。
可淮东度支那边直接就驳回了,说是没有朝廷的命令,让宋威去和朝廷要任命,因为他宋威现在的使职只有招和讨两个,没有任何度支上的权力,他们不能听从。
可沂州到长安,长安那边再扯皮商量,最后朝廷也同意了宋威的请求,允许淮东发二十万贯支送沂州大营,但并没有给宋威度支、粮台的使职差遣。
换言之,宋威这笔二十万贯是一次性的,他用完了,还想要钱,就还需要向朝廷打报告。
可等长安的旨意在发到沂州后,整个战局都发生了巨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