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甲胄还是山文铠和扎甲,他们前者是装备主要的作战部队的,后者则是列装底层普通士兵。
是的,这就是煊赫大唐,连普通的士兵都有一副甲胄,虽然这个甲胄只防护躯干,是最低配的铠甲。
当然,这个也只限于中原雄藩们才有这样的底子,像容管、广南这些地方,都是披皮甲的。
所以,如果赵怀安要的是这些主流装备,杨复光给就给了,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
因为这一次出征,他委实在赵怀安身上赢麻了。
如今在朝廷的眼里,他杨复光可以说是南北两衙第一知兵的,甚至现在王铎等一些朝廷的门下们还会不远千里写信询问杨复光一些军事上的看法。
这种人设不仅仅是内心虚荣这么简单,而是可以直接转化为政治资本。
现在,朝廷已经有不少声音,让杨复光接替宋威作为行营都统,正式作为全军统帅。
这个可和此前的监军使完全不同的,在大唐历史上只有鱼朝恩、吐突承璀几个权宦成为十余万大军的统帅。
不过朝廷的另外一位门下宰相卢携依旧支持着宋威,在高骈折戟南诏后,他现在正在长安问责,短时间是看不到再起复的机会了,所以能执行征剿路线的目前就是宋威了。
此外,另外一方面,杨复光也在上书支持宋威,对他来说,有保义军在手,他对后续的征剿甚至比宋威还坚定,还积极。
可他不晓得,宋威会直接给他来个釜底抽薪,将自己赖以依靠的保义军调动到兖州战场。
而现在杨复光不晓得这些,他对赵怀安说,像锁子甲这些本就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也一直多装备在以前的安西军这样的边军,造甲的也是长安少府监的粟特工匠。
所以赵怀安想要这么大规模的锁子甲,目前就只有长安的武库有。
而很可惜,这些装备都是神策军的自留地,而现在神策军的中尉是田令孜,所以他杨复光也是爱莫能助。
事情搞成这样也是赵怀安始料未及的,不过既然要不到,那他就自己造。
可现在自己造的工期竟然要这么久,这就让他犯了难了。
而那边,费大匠在汇报完工作进度后,主动说了句:
“使君,如果我们后面人手足够,我们也可以按照长安少府监那样分工制作,那样的话,制作锁子甲的周期能缩短到两个月。”
赵怀安一听这话,来了精神,他当然晓得分工对效率提升的作用,但他又没制作过锁子甲,对流程一无所知又如何分解流程呢?
然后这个时候费大匠这样的行家的作用就体现了。
他在给赵怀安陆续讲解了制甲流程后,最后给赵怀安一个数字,那就是如果能配给他三百铁匠专门冶炼,三百名锻工专门锻造,三百名拉丝工专门切铁条,然后三百名编环工编缀铁环,再有其他皮匠配合,他有信心在两个月内打造三千套锁子甲供军。
这个费大匠真是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要了一千二百名工匠,几乎是让保义军目前的随军工匠全部都给费大匠支配。
但赵怀安只是想了一下,就点头,但他直接告诉费大匠:
“老费,我直接说,我没有两个月的时间给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军很快就要开拔,所以我只能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你必须造好三千件锁子甲支前。”
”你要是能完成了,我就给你升总工,但你要是完不成,那对不起,你是第一责任人。所以这个军令状,你敢接吗?”
费大匠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最后看着赵怀安,咬牙道:
”使君,这军令我费如海接了!“
赵怀安哈哈大笑,然后让旁边的裴德盛写条子,后面一应所需的物资和工匠的伙食支持都会由专门的幕僚管理,就是保证工匠们能心无旁骛地全力生产。
而这个造甲工坊就先安在郓城,这里既是后方,又在大野泽旁边,用水方便,然后锁子甲造好了后,又能从大野泽这边直接发船到兖州。
把这些事都安排后,赵怀安将大匠们都打发出去,然后单独喊外头候着的何惟道进来。
何惟道一进来,赵怀安就直入主题:
“把名单都给我看一下。“
何惟道连忙抽出袖子里的册子,恭敬递给赵怀安。
这份小册子上就是黑衣社的所有人员,包括六个站的六十名潜伏小组,十个草军内应,以及二十个宣武、忠武、神策军的人员。
是的,赵怀安连友军都没放过,也在里面安了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