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167章 淯井监(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翌日清晨,队伍再次启程。

    山路虽仍蜿蜒于群山之中,道路的路况反而好了不少。

    路面不算特别宽阔,却相对平整,显然是为了维系盐运命脉而刻意维护夯实过的。

    而经过询问,陆北顾得知这条路是在四十三年前的大中祥符六年,宋军修筑泾滩砦作为防备乌蛮的边境据点的时候,为了保障军事运输而顺带修的道路,被称作“泾滩路”。

    而又往前走了一段之后,大山忽然开始变得平缓,出现了不少丘陵地带。

    与此同时,沿途开始零星出现一些简陋的窝棚和开辟出的小块坡地,种植着耐贫瘠的芋头、荞麦之类。

    “从这里开始,熟僚就比较多了。”

    泸州南部的山区,大部分都是僚人的居住区,只有最南边才是与乌蛮部落的接壤地带。

    而僚人分为生僚和熟僚,生僚就是在山林中聚居、不服从管束的僚人,熟僚则是被大宋实际统治,进行编户齐民的僚人。

    不过无论是生僚还是熟僚,日子都不好过。

    因为生僚会面对乌蛮部落割韭菜式的掳掠,不仅是财产,连人口都要被掳走当奴隶,其中青壮更是会被编为军队,充当乌蛮部落向大宋进攻时的炮灰。

    而熟僚虽然生活相对稳定一些,但通常需要在盐井里完成比较沉重的劳作才能勉强糊口,并且也会因为乌蛮入侵而受到威胁.宋军并不负责保护他们,对于淯井监的宋军来讲,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保护盐井。

    在这片相对平缓些的丘陵地带,陆北顾偶尔能看到背着沉重背篓的小贩,以及穿着麻布短褐、神情麻木的普通僚人的身影,这些人远远见到这支全副武装的军队,便慌忙避入路旁的树丛或石头后,眼神中充满了畏惧。

    而随着队伍继续向南,空气中那股若有若无的咸腥与硫磺混合的气味,也愈发浓重刺鼻起来。

    “前面就是淯井监。”

    到了中午,梁都监突然的开口打破了沉闷的行军氛围,他指向一处被两座山梁环抱的谷地入口。

    陆北顾精神一振,顺着方向望去。

    谷口处,一座关墙扼守要冲,墙上竖着几面略显陈旧的“宋”字旗帜,隐约可见巡逻兵卒的身影,看不出里面的模样。

    “早在汉晋,这里就有僚人种植紫竹来当做制盐燃料煮盐了。”范祥显然来之前做过功课,“五代十国的时候,伪蜀王于此地始置淯井镇。”

    等队伍进了城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也让陆北顾心头一震。

    整个盐场被两层城墙所包围,外层的城墙看起来非常的新,用的是在这个时代很少的纯砖石结构,而内层的城墙,则是由夯土和大木所筑成的。

    而从城墙往下看,内层城墙里,就像是一个被庞大的盐业彻底改造、依山而建的巨型工坊群落,充满了原始而粗粝的工业力量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星罗棋布的盐井井架。

    巨大的原木和粗壮的竹子搭建成高耸的木质结构,形似巨大的辘轳,这便是汲取深藏地底卤水的天车。

    沉重的汲卤筒被牛力或人力缓缓绞动提升,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吱嘎声,浑浊的卤水从井口被提出,随即沿着架设在木桩上的竹笕汩汩流淌,如同血脉般汇聚向谷地中央更低洼、烟雾蒸腾的熬盐区,空气中弥漫的浓烈卤水气味正是源于此。

    谷地中央是真正的核心,这里地势稍平,密密麻麻分布着上百座巨大的盐灶。

    灶台由粗糙的石块和黄泥垒砌,每一座都有一丈多宽,上面架设着数口乃至十数口巨大的生铁熬盐锅,当地称为盘铁。

    此刻,超过半数的灶口都在熊熊燃烧,粗大的木柴在灶膛内噼啪爆裂,赤红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厚重的锅底。

    锅内的卤水剧烈地翻滚蒸腾,白色的浓烟混合着滚烫的水汽冲天而起,将大半个山谷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令人窒息的雾霭之中。

    刺鼻的味道让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感,令人喉咙发紧。

    在这浓烟、蒸汽与高温构成的炼狱里,是数以千计如同蚂蚁般劳作的灶丁。

    他们大多赤着精壮的上身,只在腰间围一块破旧得看不出颜色的麻布,皮肤因为被常年不息的灶火所熏烤,所以大多黝黑发亮,仿佛涂了一层黑釉,干活时汗水如同小溪般在虬结的肌肉沟壑间奔流,瞬间又被炙热的高温烤干,留下一道道刺眼的白色盐霜。

    有人不断将木柴塞进灶膛,火光映照着他们麻木的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