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208章 吕惠卿的小心思(2/3)

r>    而吕惠卿不跟他们这些路上认识的朋友说,无非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这层关系,或者让人借助他的关系认识曾公亮。

    于是,同行了很久的众人纷纷告别散去。

    “子固兄。”崔文璟道,“待我俩安顿下来,再寻机去太平兴国寺拜访兄台。”

    “好,改日再叙。”

    曾巩很真诚地说道。

    “诸位,那便就此别过。”王韶洒脱地一拱手,“待寻得民居住处,安顿下来,再去两座寺庙寻你们互通消息,共游这东京胜景!”

    “善!”

    “后会有期!”

    随后,曾巩带着家人们,扛着行李,汇入向前的人群,而吕惠卿和王韶的身影,也很快各自消失在街巷深处。

    转瞬间,热闹的十字路口,只剩下陆北顾和崔文璟,和他们那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大量书籍以及岳州特产的简单行囊。

    “就剩咱俩了,走吧,去天清寺,那地方清净得很,老和尚慧明法师跟我是旧识,定能安排妥当。”

    陆北顾点点头,城内的喧嚣并未因他们改变方向而有任何变化,各种声音、气味、色彩交织缠绕,形成一股令人眩晕的五感洪流。

    “让开!让开!急脚递!”

    一声急促的呼喝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自身后传来,人群像被刀劈开般向两旁急闪。

    一名身着赭红色公服、头戴交脚幞头的驿卒,策马缓驰而过,马蹄铁敲击石板发出清脆急促的“哒哒”声,马臀上插着一面小小的三角红旗,上书一个醒目的“急”字。

    风尘仆仆的驿卒伏在马背上,无视两旁的一切,只为将手中的军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

    ——这是帝国血脉奔流不息的证明。

    “好险!”

    崔文璟拉着陆北顾躲到一家香药铺的屋檐下,看着驿卒远去的背影。

    “这东京城里,真是片刻不得闲。”

    沿着街道又走了约莫一刻多钟,喧闹的市声渐渐被抛在身后。

    前方出现一座寺院,在深秋澄澈的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

    山门高大,上书三个鎏金大字——“天清寺”。

    寺门前颇为开阔,植有几株高大的银杏,金黄的落叶铺了一地。

    与刚才城内的喧嚣相比,这里仿佛是两个世界,只有僧人的诵经声和悠扬的钟磬声隐隐传来,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特有的气息。

    “就是这儿了!”

    崔文璟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熟门熟路地引着陆北顾走向侧门,向守门的知客僧通报了姓名,并言明寻访慧明长老。

    知客僧合十行礼,进去通传。

    他们等了好一会儿,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迎了出来。

    “阿弥陀佛!”慧明法师声音平和,“一别数年,施主风采更胜往昔了。”

    “慧明法师!”

    崔文璟恭敬地深施一礼:“此番再次进京应考,叨扰宝刹了.这位是与我同来的好友,泸州举子陆北顾。”

    陆北顾也连忙行礼:“晚生陆北顾,见过慧明法师。”

    “好,好,都是读书种子,好生用功,前途无量。”

    慧明长老含笑点头,目光温和地扫过两人肩上的行囊。

    “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寺中尚有数间清净僧寮可供借住,随老衲来吧。”

    跟着慧明长老穿过几重院落,绕过香烟缭绕的大雄宝殿,来到寺院后方一处相对僻静的跨院,院内青砖铺地,几间不算宽的僧寮整齐排列,屋前种着几丛修竹,环境果然清幽雅致。

    慧明长老为他们安排了两间相邻的僧寮。

    房间面积不大,仅容纳一床、一桌、一凳,还有一个简陋的书架,不过虽然简单,却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

    从房间里推开木窗,窗外便是几竿翠竹,秋阳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慧明长老说道:“斋饭在斋堂,辰时、午时、酉时各一次,热水可去茶房自取,若有其他所需,可随时寻老衲或这边的僧人。”

    “多谢长老!此处甚好,已是极好的安身之所了。”崔文璟和陆北顾连声道谢。

    送走慧明长老,两人终于卸下沉重的行囊,长长地吁了口气。

    陆北顾揉着被书箱勒得生疼的肩膀,走到窗边,深深吸了一口带着竹叶清香的空气,紧绷了多日的神经,在这份突如其来的宁静中缓缓松弛下来。

    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