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211章 宰相斗法(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老仆听到“陆北顾”的名字,脸上露出恍然之色。

    “原来是陆小郎君!阿郎前些日子还念叨过,快请进!”

    宋代与唐代不一样,虽然贵族、士大夫、富商的家中依旧会有仆从,但跟唐代仆从的“贱民”身份不同,宋代的仆从作为“良民”与主家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通常会签牙契约定好服务年限和工钱,并且不再会跟唐代一样被主家随意买卖、转赠或打杀。

    “阿郎正在书房,小郎君随我来。”

    庭院不大,却极是雅致整洁。

    青砖铺地,墙角几丛修竹,石阶旁点缀着几盆应时的菊花,开得正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老仆引着陆北顾穿过庭院,往后来到一间向阳的书房前,轻声道:“阿郎,泸州的陆小郎君到了。”

    “哦?快请进来!”一个温和中带着欣喜的声音从房内传出。

    陆北顾推门而入,只见一位身着深色常服、面容清癯的长者正从书案后起身,正是阔别数月的老师赵抃。

    他比记忆中添了些许风霜,但那股刚正清雅的气度却更显醇厚。

    “学生陆北顾,拜见恩师!”

    陆北顾心头一热,抢前作揖。

    如果没有在成都的时候,赵抃指点他诗赋,恐怕他从县学到州学的路,未必会走的那么顺畅。

    赵抃快步上前,亲手扶起他,上下打量着,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好好好!沉稳了不少!一路辛苦,快坐!”

    书房内陈设简单,一桌、两椅、一书架,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疏朗淡远之风,案上笔墨纸砚齐备,摊开的书卷还带着墨痕。

    赵抃拉着陆北顾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亲自倒了杯温茶递过来。

    “何时到的东京?落脚何处?怎地寻来的?”

    陆北顾捧着温热的茶杯,感受着老师真诚的关怀,一路的奔波劳顿和初入开封的疏离感仿佛瞬间消散了。

    他将事情简明扼要地向老师禀告。

    赵抃听得仔细,不时颔首,尤其听到他落脚寺庙,赞许道:“寺中清静,安心备考才是正理。”

    他话锋一转,关切地问道:“家状、解状可已缴讫礼部了?”

    “回恩师,学生正是刚从礼部贡院来的,已办妥了。”陆北顾恭敬答道。

    “嗯,那就好。”

    赵抃捋须微笑,目光落在陆北顾脸上,带着洞悉世情的了然。

    “你来我这里,除了应考,想必心中还有不少事吧?今日可是有所求教?”

    陆北顾心头微动,赵抃果然目光如炬。

    他不再犹豫,从怀中取出那两封书信,把事情说了。

    张方平写给欧阳修的信,是当着赵抃写的,赵抃知道。

    而不久前宋祁给宋庠写的家信,委托给陆北顾转交,这事才是关键。

    毕竟,宋庠身为前宰相,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在五月刚从许州任上调离,回到开封之后,官家只是诏令其随中书门下官员班次参加朝会,出入仪仗参照宰相标准,却并未有新的任用,显然这里面是有说法的。

    赵抃轻轻将两封信放在案上,看向陆北顾,眼神温和:“你能想到先来问我,这份谨慎是对的。”

    他端起茶杯,轻呷了一口,似乎在斟酌言辞。

    片刻后,赵抃缓缓道:“欧阳永叔与宋公序,俱是国之重臣,文坛泰斗。欧阳永叔锐意革新文风,提倡古文,反对西昆浮华,虽阻力不小,然其心可嘉,其志可佩。公序兄则更重典章礼制,向来持重端方二人道或有不同,然皆为社稷股肱,私谊虽不亲密,却也并无龃龉倾轧之事。”

    他顿了顿,看着陆北顾认真聆听的神情,继续道:“更何况张安道不日就将复任三司使,此信由你呈上,欧阳永叔必欣然接纳。至于宋子京的家书,你只管送去便是,宋公序于公事上或与其弟见解不同,但兄弟之情,血脉之亲,岂是外物可断?便是宋公序真跟谁有隙,你送家书,乃人之常情,也无人会因此见怪。”

    “这么说,宋公序还是与人有隙?”

    陆北顾问的小心,但赵抃知道,要是避而不谈,他这个学生心里肯定不踏实。

    于是,赵抃解释道:“有肯定是有的,也不是什么秘密,宋公序一向与文宽夫(文彦博)、包希仁(包拯)不睦,皇祐三年包希仁弹劾宋公序‘不戢子弟,在政无所建明’,宋公序因此罢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